問題叁十四、第二個問題:我初遇佛陀經法,有心學佛,欲受持叁皈,也想持五戒,又恐持不住五戒,反破戒造業,自知矛盾,此心中障礙請法師開示。
這個佛法呢,想走這條路,必須置于死地而後生。首先要有什麼決心?我要受持叁皈,受持五戒,我肯定不去犯去,我甯死不犯,我工作不幹也不犯,有這個決心去受持。受持完以後,再看怎麼來把持這個,這樣我們就會生起智慧。如果提前就恐懼了,設出很多的想法,但終歸有不全的地方,有時候我們就很難把持了。如果你有個決心,我堅決不犯,不管什麼條件我也不犯,我工作可以不幹,也不去犯。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産生很多的智慧。
我給你講一個例子,也是我在家時的一個例子。就是剛學佛,有一個外甥摔了,小孩能有七八歲,摔得非常重,就是腹部、臉部都摔出血來。懂得點醫也不好,首先就懷疑是不是脾破裂,看他臉發白,痛苦地捂著肚子,首先看是不是脾破裂。趕緊打個車上醫院。到醫院就有兩條路可走:第一個找熟人,馬上找主任會診;第二個就是正常挂號,排隊去看病。而正常挂號是我們學佛人應該遵守的品德,我也是這麼想的,也要求自己這麼做的。但是孩子這時候如果真是脾破裂或出血,耽誤了病情,這一條命就沒了,這是很矛盾的。
在這種情況下,後來還是采取了挂號。到了急診室以後,連一個熟人也沒遇著,全是新來的大學生,還都是實習的。過去我在醫院,對這些實習生根本信不著。但是學佛了,就不能去走後門了,堅決不走。沒想到這個大學生很認真,馬上開個透視單,化驗這一系列。正常地去挂號交費。到透視那,透視的說:“你看,你還何必花錢呢?過來透就完事了。”我也沒跟他吱聲。化驗那也是,“你看,還花錢幹嘛?”都是這樣。透視照相這些關都要耽誤時間,還要花費用。最後診斷的結果:什麼病沒有。也可能根本就沒有病,也許可能就有病。
就是說一個學佛人,在關鍵的時候你是否能守戒的問題。不要考慮那麼多,就是爲戒。你相不相信因果,相不相信佛菩薩?你要相信佛菩薩,相信因果,那就豁出一切做去,只有置于死地而後生。所以我想做醫生也好,不要考慮和五戒沖突的問題,和五戒沖突的我不去做,我就能想出別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本來有解決的辦法,由于考慮了持戒的難處,反而不受戒,我們就耽誤了成佛的機會,這就不合算了。我想還是受戒好,不要考慮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