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慈悲,弟子頂禮師父叁拜,請師父慈悲開示。弟子是一名出家不太久的僧衆,因爲年輕,無法體會到世間的五欲六塵與微細妄想對我的修學危害,也沒有真正從心裏體會佛法的真理,因而內心煩惱很重,弟子也很想好好修行來理解真理,但不知從何下手,請師父加持並慈悲開示弟子,謝謝師父叁拜。”
就是別說微細妄想,我們現在就談一談堅固妄想。上午講了,你先從堅固妄想著手,你才能往這個微細妄想。這個堅固妄想就把我們害得生死輪回了。我講了,什麼是堅固妄想?就是你所見到的吃啊、住啊,凡是你能感受到的情啊、人啊,那都是你的堅固妄想;包括日落啊,日出啊,風吹草動啊,那都是你的妄想,那是你的幽隱妄想,那就是你的行陰。你只能從這裏開始才抓住牛鼻子,就從你眼前做起。佛爲什麼規定了人怎麼樣吃飯,怎麼樣睡覺,怎樣修行,這並不是一種相,這就是抓住妄想。因爲這一切的相都是妄想所化成的。我們認爲它不是妄想,是一種實有,這種認爲本身就是妄想。我們的做法就是與這些鬥,不隨順它走。
過去有個祖師,吃飯動了個念:唉呀,這東西好吃。動念以後,他就把這個東西連碗一起扣桌子上了,不吃了。爲什麼不吃?就因爲他動了一個念,爲了控製這個念,這頓飯不吃,教育它。
這次行腳,走到河北,那天是秦皇島的居士供齋?還是山海關居士供齋?食物很豐盛,已經走了一上午了,至中午該吃這一天唯一的一頓飯了,有個老居士就怕大家吃不上他供養的東西,他要求親自行堂,七十多歲了,親自行堂。他就過去使勁行堂,打到我那裏的時候,裝了很多。我擺擺手,意思是你別給我裝那麼多,給大家平均分。但是因爲我這麼一比劃一搖手,在飲食上如果搖手就等于拒絕這個食物,拒絕食物,以後的一切食物都不能吃了。人就不知不覺就搖搖手,這一搖手,完了,緊著吃緊著想,把這點東西先吃完了吧,才幾口,吃完就不能吃了。居士也都看著,僧人也看著,僧人還行,都理解,居士就不理解,這師父這是怎麼不吃飯了?今天生氣了?那也沒辦法,誰讓你搖手了。這就是你必須跟吃來鬥。下回就不敢了,再不敢搖手了,一搖手吃不上飯,那真餓,這走一天不吃飯,走道它也有點酸溜溜的啊。所以說有時候就得與這些鬥的,你不鬥它記不住,得跟它鬥,自己跟自己鬥,有時候還得跟居士鬥。親融師有一天也沒吃飯,因爲乞來的食物啊,他(指行堂的居士)不給你。要來的飯他給你不丁點。居士供養的食物使勁給你,那些食物怎麼辦?他們(指居士)吃了,或者就不知道哪裏去了。親融一看這麼浪費,這麼好的乞食食物,那哪行。你不給我就不吃了,最後這個飯就不吃了,下回他就不敢不給了。
有時候那些戒律都是舍吃的,咱不說舍命吧,你得拿出你相關的利益來換取這一點戒律。不是你吃飽了,去說說嘴就完事了,得有這麼個決心。所以說下手處就從我們從我們眼前做起。從哪下手?就從戒律開始下手;從自我開始下手;從自己的毛病習氣下手;從自己的說話下手;從自己不禮貌那塊開始下手修行,就從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