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要修行?爲誰修行?怎樣是見到自性呢?

  “爲什麼要修行?爲誰修行?怎樣是見到自性呢?”

  爲什麼要修行,爲誰修行,我們爲啥要修行。這個修行,是除毛病、除習氣。不是修成個佛,我們並不是修成佛,佛不是修成的。因爲《楞嚴經》講得很明白,《楞嚴經》講,你看虛空不是修的,所以說它不生不滅。你看世間各種這個器世界,比如說鍋碗瓢盆兒啊,這些桌椅板凳兒都是修成的,因爲有修就有滅。

  我們這個修,是修什麼?是去掉我們的毛病和習氣,就是我們的修行。怎麼樣除毛病習氣?就要按戒律去做,依教奉行去做,不自私、不自利去做。這就是修行,不修而修。

  “爲誰修行?”爲了去掉“我”去修行。那去掉我爲了誰?去掉我,誰都不爲。它本來就是那麼一回事兒,無我!自然有一個無我就可以了。所以說我們修行就是爲了去我。那去我,要沒我了,那我怎麼存在?所以說,這些話就沒有意義了。只要去掉我,那就是最真實的一件事情,我們千萬不要怕去掉我。爲誰去修行?就爲了去我,只要你的修行爲了去掉我,那就是修行!

  “怎樣是見到自性?”這個怎樣見到自性,《楞嚴經》不講麼:“見非是見,見離見,即涅槃”。等你這個見去掉了,再不生起一切的知見,那就是佛的知見,那個見就是自性。(編者注:《楞嚴經》卷二雲“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卷五雲“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雲何是中更容他物?”)

  怎樣拓開心量?這個很好辦,第一個,你把你的東西布施掉。把你攢的那些好的衣服啊、鞋襪呀、好的經書啊,都給大家分一分。你把大家扔掉的東西都撿回來,洗幹淨了,再給大家兒送去,你就能開放心量了。

  我們爲什麼心量不開?就是被物質所轉、所束縛。你把睡覺的地方,好的、熱乎的地方讓給別人睡,你找一個涼的地方,大家兒都不願去的地方睡,你心量就會寬闊。另外不要貪吃,你心量就寬闊。另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給大家頂禮,怎麼頂禮?別人走過去了你頂,從他背後頂,別當面頂。當面頂,叫人看你有修行,那不好。人家過去了,你從他背後頂,別人要發現了,你趕緊跑。五臺山就有那麼個師父,我們跟他學一學,這樣心量就會開闊了。

  另外我們多看經、多看戒律,心量就會寬。另外多忏悔,心量就會寬。特別我剛才講那個,要寫下來,寫完了,你怕記不住,給別人看:你看我犯這麼多錯誤,今天我又忏悔了,明天我犯錯誤還給大家兒看。就把我自己心裏想的全都暴露出來。這個臉呐,就不要了,不要這個臉了,這樣的話我們心量就寬了。這不是臉皮厚,這是心量寬,這是兩個事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