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談佛法的珍貴

  淺談佛法的珍貴

  太橋旦曾堪布

  今天我們能有機會在雄偉莊嚴的蓮花精舍見面,並且在一起宣講佛法,這是很難得的事,也是一種非常殊勝的緣起。

  首先我們在聽聞佛法之前,每個人都要觀察自己的動機。如果以不正確的動機來聽聞的話,你不但得不到佛法的加持,反而所聞的佛法很可能會被煩惱染汙。相反,如果你聞法的動機極其清淨且法喜充滿,那你所得到的佛法就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功德也將無法估量。因此佛法的加持有沒有得到或者功德是否具備,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如《功德藏》中所說:“只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所以大家沒有聽聞佛法之前,必須要觀察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動機,發菩提心來谛聽。那你所得到的佛法既有加持,又有功德。

  叁界六道中的所有衆生都平等的具備同一個願望,這就是追求快樂與逃避痛苦。然而,由于無明的緣故,衆生的願求與所爲總是背道而馳。任何一個衆生心裏都想得到快樂,但遭遇的事情卻無不是苦、無不是造業。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衆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我們往往無法如願以償的原因就是無始輪回以來我們的思想跟行爲沒有一致,自相續與佛法沒有相應。即便在這個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無數的佛、菩薩及佛菩薩化現的善知識、大德們,他們以大慈大悲心來攝受衆生,盡心盡力的救渡我們,爲我們傳法、引導、加持、發願,並提供了無數種方便道,但我們仍然執迷不悟、作繭自縛、以苦爲樂、執我爲實,就像是朝向北方的洞裏無法被初升的太陽照耀到一般,由于我們的我執太強、習氣太重、煩惱太深,無法成爲他們的所化弟子。我們的確是剛強難調的衆生,已經錯過了過去世很多良好的機會,所以我們應該感到遺憾與忏悔。

  所幸的是,在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加持及其巨大的願力下我們還能夠遇到佛陀的妙法,這的確是千載難逢、百年不遇的事情。請大家好好深刻的體會並珍惜,牢牢把握這個契機。

  聽聞佛法的時候一定要以清淨心、歡喜心、虔誠心、渴求心來谛聽。正如《華嚴經》雲:“如病思良藥,如饑思美食,如渴思冷水,如衆蜂依蜜,我等亦如是,願聞甘露法。”廣聞正法才會引發聞所生慧,有了聞所生慧才能引發思所生慧,在思所生慧的前提下才能開啓修所生慧,修所生慧即可親見一切萬法原始具有的本來面目,以及宇宙與生命的真相。所以修所生慧是所有智慧當中最殊勝的,正如無與倫比的岡波巴大師在《勝道寶鬘集》中說:“由修證所生起的一刹那智慧,比由聞思所生起的所有智慧殊勝。”我們每個人都懷著同一個目標——獲得解脫、圓滿成佛。解脫成佛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利益衆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換句話說,利益衆生,成就佛果是修行的最終目標。就利益衆生來說廣聞正法重要,就證得佛果來說廣聞正法一樣重要。然而,佛法僅僅聽聞是不夠的。正如《華嚴經》雲:“比如聾樂師,能令他衆樂,然自聽不見,不修法亦然。河中大海上,具船之舟子,能度載他衆,然自葬其中,不修法亦然。比如糖甜味,說不能感受,咀嚼可品味。如是空性味,說不能感受,以修可品味。”如果沒有入定,就不會獲得清淨智慧,無法斷除有漏。《阿難入胎經》中說:“若無入定者,則無清淨慧,不能斷有漏,應當精進行。”所以實修實證非常重要,聞思的當下精進實修是達波噶舉派的特色。岡波巴大師曾說:“同時聞思修佛法是不會錯的。”因此任何時候我們所聽聞的佛法,能成爲斷除貪執的對治,能成爲趨入涅槃的大道,能成爲治療煩惱的良藥,能成爲增上菩提心的資糧,這樣才談得上達到了聽聞佛法的意義。

  對一個學習大乘的修行人而言,即便是我們的能力微不足道,但利他之心仍然要放在首位。因爲除了圓滿的菩提心以外沒有任何一種善行能熄滅掉強而有力的罪惡。《入行論》中說:“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毀諸重罪”、“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惡力大極難檔,舍此圓滿菩提心,何有余善能勝彼。”《華嚴經》中說:“一個人若有了利他的菩提心,遠離一切違緣、具足一切順緣的威力自然會具足。”佛陀在《王獅經》中說:“爲渡諸衆生,發起菩提心,以此攝諸法,以此得喜樂。”等等很多佛經當中再叁地提到關于菩提心的不可思議功德。

  我們學佛修行的時候,不應該將佛法當作世間知識來學習。世間的知識,比如:化學、物理學、聲學、醫學、工藝學等等,目的都是如何獲得更好的工作、贏得與別人的競爭、賺取更多的錢財、取得更多的名利等等。如果我們站在佛教的立場來看這些世間的知識,這些都沒有太大意義,這些知識除了對物質生活有幫助外,對于獲得內在的解脫沒有任何關系。相反,佛法是以慈悲爲懷、智慧爲本的菩提大道。佛法是圓滿的智慧,它超越了一切宗教、哲學、科學等世間的知識。世界上很多偉人、科學家、名人全都異口同聲地贊歎它。譬如:著名物理學家、北大教授黃念祖曾說:“佛教是宗教而超越宗教,是哲學而超越哲學,是科學而超越科學。”的確言之有理。

  聽聞佛法時不要像聽神話故事一樣,以神奇的心態來學習,更不應該以迷信來看待,因爲佛法是宇宙與人生的真理。並不是因爲我們是佛弟子就贊歎佛法,而是我們在尋找真理,世上誰說的是究竟真理我們就跟隨誰。就像印度著名學者迦羅在《勝天贊》中所講的那樣:“我不偏向于佛陀,亦不歧視外道宗,何派具有勝道理,我即依此爲導師。”本師釋迦如來所說的浩如煙海的教法,沒有一句欺惑語和虛诳語,全部都能得到實踐的驗證。正如《金剛經》雲:“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 釋迦牟尼佛的另一個名稱叫如來,爲什麼被稱爲如來呢,因爲佛陀的教法當中沒有一句欺惑語和虛诳語,全都是究竟真理。正如《瑜伽師地論》中也說:“言無虛妄,故名如來”。龍樹阿阇黎也曾說:“佛法是勝妙的道理,佛法能令世間快樂,能令世間歡喜,此世他世都不欺诳。”所以從古至今數不勝數的大成就者們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而真正地去實踐,最後都證得了佛陀所說的許多不可思議的境界,無上正等正覺,大徹大悟。

  因此佛陀所說法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議,初、中、後叁個階段皆是善。譬如:最初聽聞時感到生起歡喜心、法喜充滿;中期修行時不需要經過艱難苦修,遠離二邊,依止中道;最終證悟時究竟涅槃,遠離一切垢染,成就無上悉地。正如《隨念叁寶經》雲:“正法者,謂: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妙義、文巧。純一、圓滿、清淨、鮮白。”

  所以佛法是我們實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貴之物、無價之寶、寶中之寶。無論我們行、住、坐、臥任何時候都不能沒有佛法。可以沒有錢財,也可以沒有親人,甚至甯願失去生命,但決不能沒有佛法。因爲錢財只是一時的友伴,親人只是半輩子的友伴,自己的生命也只是此身的友伴,而佛法不僅僅是今生今世的救星,更是生生世世、多生多劫、乃至證得佛果爲止永恒長久的救星,比什麼都可靠,比什麼都值得信賴,比什麼都珍貴。

  佛法就像是渡過苦海的唯一船橋,是砍斷我執的利刃寶劍,是治療心靈的甘露妙藥,是輪回暗夜中的唯一明燈。所以在我們滄桑的人生裏,點點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佑護才會使我們的前途更加光明,才會解決我們內心中的煩惱,才會減輕我們身心上的壓力、操勞、憂愁、痛苦等等,更會喚醒我們沈睡中的佛性,逐漸導引我們走向解脫的大道,最終令我們證得佛果。

  無始輪回以來,我們在數不勝數的生生世世、多生多劫當中,所奠定的根深蒂固的串習習氣,是我們不斷流轉輪回的惡因,也成爲了我們獲得解脫的阻礙。若我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缺乏佛法這味甘露妙藥,那我們永遠是誤入歧途,充滿迷惑。就像盲人獨自走在空曠的荒野中一樣,我們只會迷失方向。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爲了普渡可憐的我們而傳播了八萬四千法門。由于每個衆生的根器、因緣、興趣、接受能力等都千差萬別,所以針對于衆生的根器、衆生的因緣、衆生的煩惱等等而宣說了各種各樣的法。佛陀以圓滿智慧察覺到衆生的無數煩惱,所以衆生具備多少煩惱,就提供了多少的對治法,就好像是一位名醫爲不同的患者對症下藥一樣。譬如:有些衆生嗔恨比較大,有些衆生貪欲比較重,有些衆生愚癡比較深,有些衆生嫉妒心比較強,有些衆生我慢比較高。有些衆生喜歡布施,有些衆生喜歡持戒,有些衆生喜歡禅定等等。此外,有些衆生喜歡小乘,有些衆生喜歡大乘,有些衆生喜歡金剛乘,所以爲不同的衆生宣說了八萬四千種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歸根結底皆是爲了破衆生的我執,證得無我,獲得解脫。

  八萬四千法門分別爲斷除衆生的叁毒煩惱而歸納爲經,律,論叁藏。經藏法是針對于嗔恨的對治,律藏法是針對于貪欲的對治,論藏法是針對于愚癡的對治。頌雲:“調伏貪惑對治法,宣說律藏二萬一;調伏嗔惑對治法,宣說經藏二萬一;調伏癡惑對治法,宣說論藏二萬一;調伏共惑對治法,宣說共藏二萬一。”因爲一切衆生流轉輪回的根本就是貪、嗔、癡叁毒,獲得解脫的最大障礙也是叁毒。由于具備了貪、嗔、癡的緣故,所以輪回中所有的惡業、苦痛、憂愁、煩惱、迷惑、錯亂、顛倒等都會一一導致。換句話說,輪回裏的一切苦痛、一切恐懼、一切損害都從中而起、因它而生。若有人想要止息一切的話,要讓我們的惡業停止、煩惱斷除、我執破掉,才能使一切苦痛、恐懼、損害等自然而然的平息。解決叁毒煩惱最殊勝的方法、最徹底的方法、最圓滿的方法就是佛法。而一切佛法當中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力的就是大乘金剛乘。正如《叁相燈論》中所說:“一義亦不昧,不難方便多,是爲上根故,極勝秘密乘。”岡波巴大師在《勝道寶鬘集》中說:“在所有道乘中,此精華義的道乘,是殊勝的。”倘若要堪爲金剛乘法門的根器,必須要具備種種條件,才能堪爲金剛乘的根器弟子。成爲一個金剛乘的弟子需要具備的條件很多,但最起碼要有對金剛乘無比的虔敬之心,對上師的信心勝過于十方諸佛,對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通曉無礙等等。然而很可惜,想一想,在這個世界上具有這樣條件的人又有多少呢,這種根器實在是寥若晨星。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金剛乘就好像是乘飛機一樣,世上有很多交通工具,但最直接、最快速、最舒服的就是乘飛機。而乘飛機需要具備很多的條件,如身份證、機票、登機牌,還要經過安檢等許多因緣,才能具備乘上飛機的一切條件。社會上窮途潦倒的貧民、衣不遮體的乞丐都沒有辦法乘飛機,只能騎自行車,搭公交車。同樣的道理,沒有足夠福報,或是因緣未成熟的學佛人只能踏踏實實地修學顯教小乘和大乘法。一般而言,對金剛乘缺乏信心的修行人無法遇到金剛乘。即便是遇到,由于缺乏信心、福報及因緣的緣故,也不一定能接受。不但不接受,還會産生誤解和邪見而導致謗法等等嚴重後果,最後會失去修持金剛乘的緣分。在這個社會上像這樣的事情是普遍存在的。不過這些情況並非是佛法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在五濁惡世,衆生福報微薄、缺乏智慧的時候會出現這種現象。

  我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顯宗和密宗就像是鳳凰的一對翅膀那樣,既是一對,又是一體。對于鳳凰的左和右來說翅膀是一對,但對于鳳凰的整個身體來說翅膀是一體的,若沒有兩只翅膀就無法在空中飛翔。同樣的,對于不同的傳承來說顯宗和密宗是兩派,但對于整個佛法來說顯宗和密宗是一體。無論如何,若沒有顯密圓融的修持就無法證得圓滿佛果。那麼一個人如何同時修持顯密圓融、雙運的法門呢?這就需要從外、內、密叁個方面來學習佛陀的完整教法,並可以同時進行修持。外修持小乘的以出離心所攝持的別解脫戒,包括居士五戒或者出家戒,還有十二頭陀行;內修持大乘的四無量心、菩提心、六度萬行以及離一切戲論的緣起性空、中觀見地;密修持氣、脈、明點等的方便道那若六法,解脫道的大手印、大圓滿等。因此藏傳佛教各教各派的高僧大德們都既圓滿具備小乘、大乘、金剛乘的修持,又具備內、外、密的修持。就像以古印度的龍樹菩薩及帝洛巴大師等等八十四位大成就者爲典範,在真正修行者的境界中顯密是圓融的、雙運的、相輔相成的。

  我們知道了修持顯密圓融的重要性後,顯宗和密宗的修行人應該相互交流,彼此包容,和睦相處,共同努力化解教派內部的誤解,並將佛陀的完整教法弘揚到叁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令悲智的佛光普照大地,讓世界的和平更加長久!相信這是全部佛弟子的共同心願,也是我最大的願望!謝謝!

  最後,在這裏祝大家法喜充滿!早日成佛!

  

  

《淺談佛法的珍貴》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