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叁種安忍來面對修行中的一切困難
忍辱可以分叁種:他人邪行之安忍,求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第一,他人邪行之安忍。作爲修行人,有什麼利益都要讓給衆生,有什麼艱難困苦都要忍受。你和他無冤無仇,他卻沒有任何理由地責罵你、毆打你、羞辱你、诋毀你、欺騙你、傷害你、折磨你的時候,你不但不報複,甚至連心都不動,這叫他人邪行之安忍。
從世間的角度來看,這個要求是有點過分,但是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就不一樣了。學佛修行就是轉一個念,好與不好只是一個概念,主要是你怎麼看待它,怎麼利用它。對于一個修行人來說,這些逆境、磨難是求之不得的。我們不是要成就嗎?若是沒有這些逆境、磨難,無始劫以來積下的債怎麼還?所造的業怎麼消?修行就是了緣、了債、了生死,債要還,業要消。
第二,求法苦行之安忍。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磨難。沒有魔不成佛,面對障礙、違緣,就是一個字:忍。要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精進修持佛法。有再大的困難也能忍,也不影響修行,不影響成就,縱然失去生命也絕不舍棄佛法,這叫求法苦行之安忍。苦修不是必須要在山洞裏,不是必須要沒有吃、沒有穿。在修行的過程中,你敢面對這些違緣障礙,能克服一切坎坷磨難,這就是苦修。
但是有的人不是這樣的,不願意面對困難,喜歡找借口逃避。在道場共修,別人說了幾句不好聽的話,就起煩惱了,不願意修了。這個時候你更應該精進!解脫、成佛是自己的事,爲什麼要找那麼多理由呢?你是來學佛修行的,還是看別人臉色的?人都很難放下面子。這個面子就是魔,面子放不下,實際上就是“我”放不下。“我”如果放不下,就解脫不了。
面子是暫時的事,修行是永恒的事。要面子還是要修行?應該把修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爲了面子,不能舍棄佛法;爲了生命,不能舍棄佛法;爲了暫時利益,更不能舍棄佛法。你舍棄了佛法就等于舍棄了解脫,舍棄了佛法就等于舍棄了永恒的快樂。
“爲了修行,我們什麼都可以舍棄!”有沒有這樣的決心?若是真有了,你才有資格學佛。如果沒有這個決心,還裝模作樣地修行,有一天也會灰心退步的。
第叁,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現在有的人,一說要背咒語、學法器,都開始害怕了。一看儀軌這麼複雜,就不敢修了。“法門無量誓願學”,都是要學的,應該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地精進。有信心:我會、我能!心不動搖:再難、再深、再高,也難不倒我!我能學會、我能修成、我能勝利!法義再深、境界再高,儀軌再複雜,我也要學、要修!無我、空性、大光明,對這些沒有畏懼,沒有恐怖。這種勇敢的心叫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佛法就像鏡子,一定要照好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合格的法器。有這叁種安忍,有這樣堅韌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撓的決心,才能成就。有一點違緣就開始懷疑了,有一點困難就想逃避了,這樣修行不可能有任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