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過一種不執著的生活

  過一種不執著的生活

  寂雯

   每一個人總是在自己的感受裏面生活,執著于自己“心”的感受,其實這些感受就是讓我們嘗受到痛苦的主要原因,因爲當我們用“我自己的感受”來分別和判斷一切事物時,就會産生“對”與“錯”、“愛”與“恨”、“是”與“非”的分別,而産生種種煩惱。

   心,就是製造一切法的根源。

   製造快樂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製造煩惱就會有煩惱的感覺;

   放下就會心安;

   不放下就會提心吊膽!

   所謂“放下”,不是要我們將家庭、事業、父母、小孩統統丟掉,也不去關心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人和事,如同木頭一般。

   放下,就是要我們放下“執著”。在挂礙中放下;在貪戀中放下;在“有執著”中放下執著。因爲心有執著,就會困在裏面,想到“錢”就困在“錢”裏;想到“情”就困在“情”裏,心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往往都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綁”住了。如果始終固執在這些自我的感受和想法中,往往就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痛苦和矛盾。

   《心經》雲:“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怎樣才能“心無挂礙”呢?就是以“緣起性空”觀照自己的生活,了知諸法本無自性,並以“止觀雙運”時時訓練我們這顆心,將“空性”引導入我們的生活當中,放下執著,不要用“自以爲是”的感覺去分別。如果我們的心能夠松弛、包容、不在意、不計較、不攀緣任何外在現象,心就會很坦然地屬于自己,此時才能感受自己內在的那份明朗,“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睡覺的時候就是睡覺”,隨時隨處體悟自己當下的真實,不去追憶過去,不去妄想未來,這種當下的真實感受,就是生活的真品味!

   一個修行的人,首先就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對心性的修行是沒有空間與時間的限製的,它是無時無刻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的,在行、住、坐、臥與舉手投足之間,放下自己的固執、是非、計較的觀念,每一個念頭都要非常積極地面對自己,這就是修行。

   學佛,首先要學會過一種不執著的生活!

  

✿ 继续阅读 ▪ 感悟隨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