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春在枝頭

  春在枝頭

  焦紅衛

  《甯波佛教》1995年第3期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這是唐朝一位禅師所作的禅詩。我想這卻是我近來一段時間心底的某些寫照,在初夏的煩躁裏,看到這麼一首詩,如電光火石般,得到某種感悟。

  在現代都市裏,人們在白日裏忙忙碌碌爲工作打拼,終日忙于繁瑣的俗事,可是在夜深人靜,午夜夢回,心底湧起的那份憂傷,那份落寞,如春草一樣荒長,纏繞著這顆柔腸百結的心。可是我們要找的是什麼?要的是什麼?怎樣才能讓我們快樂起來?

  從暮春到初夏,我的心陰郁著,郁悶似乎成了一種流行病,我在不經意中也被感染著,我不知道,爲什麼在這樣一個夜晚,風輕雲淡,卻無法醉于音樂,也無法醉于文字,我想,我也許又是到了周期性的心情郁悶。心無法靜下來,就象現在,我本來可以很快樂的,在靜靜的夜空裏,聽著古典的管弦樂,泡一杯清香的花茶,我想說服自己,其實我也是快樂的,可是心的憂郁,唯有看著夜逐漸深墜,夜色卻挾著我一點一點向憂傷靠去。在此靜夜裏,我如居孤島,心無助得絕望。

  郁悶的時候,會影響人的情緒,他讓人變的煩躁易怒,變得容易發火,有時沈默也是一種抗拒,一種自虐,可有時我們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找不到一個突破口,找不到一個缺口,我不想讓它泛濫成災,不想一任自己的郁悶在心底沈澱,我只有理性的面對它,這揮之不去的陰郁,卻揭示我們目前生存的現狀,怎樣才是我們想要的幸福呢?當生活成了一條公式,我們順著某一條路,結婚、生兒育女、一份稱心的工作,可是我們並沒有覺的快樂,也許在繁忙的白日裏,于夜深人靜之際才體反襯出我們心底的孤獨,我們之所以憂郁,是因爲我們不甘于平凡,認真的體味郁悶,而不要讓郁悶長積在我們心中,生命裏如果沒有這突如其來的郁悶與憂傷,它會變的輕薄而沒有厚度,也會變的淺薄而沒有內涵,郁悶讓我們思考,而思考讓我們不斷充滿噴薄的激情,能不斷接受新的挑戰。

  當某一天,我們走出郁悶,走出憂郁的時候,我們會發覺,熙熙攘攘的人群是那麼可愛,陽光下花兒是那般燦爛,把欲望先擱一邊,才知道快樂原來就是清心寡欲,才知我們大多的郁悶都與欲望有關,症結一打開,心也許豁然開朗,我們總是對生活要求的太高了,以致有時被郁悶襲擊,讓心抱受憂傷禮遇,以一顆平常的心去迎接每一天,我們似乎也嗅到梅花的清幽了,從郁悶中走出來的甯靜與淡定,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美麗。

  

✿ 继续阅读 ▪ 陰柔之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