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
讀了有關菩提心的資料,內心的貧乏與蒼白就越發清晰起來,一種慚愧、一種悲哀滯留于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二十多年漫漫路,一直與貪嗔癡相應。總覺得世人汙濁,不願和常人同流。卻也是這一分孤傲,促成了剃發染衣的因緣。在大乘氛圍中剃披,我曾發下成佛之願。而我只看到佛陀的光芒萬丈,卻不清楚佛陀曾走過的漫漫長路。憑著書本,我一直摸索著,困惑也象荒草般在內心滋生。總覺得自己發了一個空空蕩蕩的願,真正菩提心的生起,仿佛是天邊之月那麼遙遠而不可及。
在一個暖意融融的冬日來到西園,開始有系統地了解佛陀教說,慧命的種子就在這裏生芽,而一分感恩心和難遭心總讓我很沈重。很欣賞同學兒童般永遠新鮮、凡事爭個是非曲直的心境。我清楚,在這個世上有很多人根器比我好,他們總是能不拖泥帶水地直接趨入菩提大道而與法相應,我卻不能。我慚愧于自身心靈的劣陋,總是與別人成兩個世界,浸沈于獨處帶來的暫時平靜中。
總覺得自己更能與出離心相應。一個人讀書、打坐、經行,很少有寂寞和孤獨的感覺。很少願意與人多話,總覺得說話很容易打破內心的平靜與思維。也很容易墮在一種有關義理的思維中,做夢也爲此糾纏不休。
有時想起親友,一種慚愧與內疚讓人心疼。平日很少與親友聯系,總怕那份親情和溫馨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我個人的業障就夠深重了,出生于佛法的邊地,二十多年不聞佛法。而我的親友們,即使忙碌一輩子也沒有聞法的幸運。他們還是固執地沈浸在以往的想法中,我雖已出家修行,卻無法使他們對佛法真的生起信心。我只能祝願他們,能早日于法起信,于法起修,與法相應。也想著自已早日于法成就,切實地幫助他們。這樣思維的時候,就更能提起精進。
情緒波動的日子總會有,凡夫的心境是如此沈浮不定,對自心的悲哀與可憐是一種痛楚的感受。欣賞密乘的許多方便,因爲在每一個層次上,都有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步驟及由此而來的體證。我想我得走常道,先修出離心,後入菩薩乘。血管裏流淌著大乘的熱血,是不會修成定性聲聞的。嘗試著培養對他人的慈悲心,努力將慈心擴散。蚊子吱吱嗡嗡的聲音不再那麼令人討厭。以一種祥和的心對蚊子,它們也就很少侵犯自己。只是這種心境不能時時保持,要培養對一切衆生的慈悲心是不容易的。
我努力提起自己,爲一切衆生修出離道。也盡量地孤獨自己,親親熱熱的同修關系總是與散亂心和無義語相應,親友的溫情也會融化出離的清冷,如何而得清涼、得自在!
是日,在西花園經行。一位老和尚煞有介事地問:"你出家多長時間了?"
我茫茫然無言以對!因爲我不知道老和尚的深淺和用意。剃發染衣就算出家了嗎?佛弟子所要出的,還有那叁界牢獄和無明系縛啊!我如何敢冒冒失失地說我出家了呢?我正在努力地往出走啊!
感動于導師有關菩提心的殊勝教授,一分分法喜從心中生起。回觀自已曲折的心路曆程,有的是慚愧,多的是悲哀。正看前方,卻也有無限的信心與希望的光芒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