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做執事就覺得費心,想要清淨的話,就不願做執事了。怎麼取舍?

  問題叁十七、一尼衆問:剛才當家師提到做執事這一塊兒,弟子有這麼個體會。當做執事發心了,要負責任的時候,你的班裏每個同學,他的一舉一動可能都在你的眼裏。你要想負責任的時候,那就要或者谏勸啊,或者製止,這個時候你的行爲就要沖撞到同學們。如果不做執事的話,那就沒有這方面的現象。眼睛一閉,只管自己念佛,做事,這樣反而還覺得心裏很清淨的。別人看你還不如不發心呐。那麼自己的話,咱們(出家)就享受這個清淨嘛。就看不見。當這個自恣憶念的時候,“請同學慈悲憶念。”你就想,“他有啥過失呢?沒看見,沒發現,沒有了。”就會有這樣現象。所以就在這兩個現象出現的時候,可能做執事就覺得費心,想要清淨的話,就不願做執事了。師父這個應該怎麼取舍? 

  這個問題呀,很簡單。你做執事人,你所見到的人,是他還是你?

  比如說,你做執事人了,你底下有幾個人,比如十個人是跟你,你看到他們的毛病,是他的毛病還是你的毛病?你在幫助他的時候,是幫助你呀,還是幫助他?你認爲是幫助他,必然要起煩惱,你認爲他的毛病,必然起煩惱。如果你要知道,這就是自己無始劫的業障在那塊,也就是自己的因緣。我幫助他就是幫助自己,我在谏勸他的時候就是谏勸自己,他起煩惱是我的煩惱在起心動念,不是他的煩惱在起心動念,它就沒有事了。

  所以說,你表面上,“我誰都不管了,我就自己在那兒多清淨呀!”你看是清淨,實際上你的煩惱毛病都掩蓋起來了。沒到爆發的時候,爆發的時候什麼都不行了。就好像泥菩薩,一旦過河的時候,到水裏一下就化了,化成泥了,啥用都不起,它經不起考驗。好像是清淨,實際上並沒有清淨。什麼是清淨?沒有妄想了,經過動和靜的考驗,都不能夠動搖你的時候,才真爲清淨呐。你那在靜裏,好像有一點清淨,在動裏就沒有清淨了,所以那不叫清淨,不能追求那個。

  當然靜坐好不好?也好,那得等因緣。我們毛病都改得差不多了,我們再一靜,有時候這個因緣一下就到了。什麼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如果你否定因果了,特別不知道自己的法身所在,而認爲別人都是別人,這是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最吃虧的一個毛病,而失去了機會。

  你現在能做執事人的時候不做,再等你想明白了,想做的時候,人家不用你了。這個機會你給浪費過去了。你心裏那些業障,你再想往外掏就難了,掏不出來了。機會難得,什麼叫執事人?是你多生修行得來的福報因緣。不是人家求你,說叫你去吧,就他老實,就讓他去得了,不是那麼回事。是你前生修行,所得來的福報因緣。由于你的願力,才給你的機會。你把這機會扔掉了,人家就不給你機會了。明白這個道理嗎?所以說,(做執事人)沒有怨沒有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