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身爲執事的話,做完事又沒有時間學習,很矛盾,請師父開示。

  問題二十六、一尼衆問:阿彌陀佛,師父慈悲。弟子想請問師父。就是師父上午有講過關于學戒的問題,比如在道場學戒,如果說是身爲執事的話,可能比清衆操心會多一些,這樣的話他專門用來學習的時間又很少。如果還是讓他來帶領大衆學習的話,就很容易排不開時間,就容易産生煩惱。這樣的話,弟子覺得,今天上午聽到師父講,關于這個戒的學習是從內心的,並不是只是說學這個戒條上的東西,但是比如說像戒相啊,或者羯磨法啊這種種的,還是需要從文字上去學。那麼怎麼樣才能就是排除這種困擾呢?還要必須去學,然後呢還能在常住來發心。有的時候,如果說學不上的話,可能對發心那方面呢,就會覺得煩惱,就不想去做事。如果是做完事的話,又沒有時間來學。所以說很矛盾。請師父開示。

  就是說,我們知道,上午講了。什麼是戒?戒就是攝心。佛講“攝心爲戒”。學戒條不等于你真正學了戒,只是學了戒條,那個戒並沒入心。它是以學戒條逐漸地理會,按著戒條去做,逐漸地入心。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還有一種方法,從行入。就是我作爲一個執事人,我爲常住發心,發心它就是無我。既然無我,利益大衆。它本身就是一種心裏清淨的行爲。清淨的行爲實際上就是戒,只不過這個戒它直接就入心了。直接入心,但在戒相上,他並沒懂得太多。但他可以圓融貫通,它是同一條根。

  我剛才不是講那個例子。我當居士的時候,才不長時間,她問菩薩戒,爲什麼要有人陪伴著行?後來我就給她解釋這句話。當我聽這句話的時候,也是頭一回聽說,至于怎麼解釋呢,對不對我也不清楚。我就這麼解釋了,她認爲還對。爲什麼它能對呢?就因爲平時雖然沒有學戒條,但由于持戒和苦修,它自然有貫通的地方。這個貫通的地方比什麼都珍貴。雖然你在戒條不懂,但它已經很快地貫通了。雖然有時候你學了戒條,由于你發心不到位,反而沒貫通。

  所以這是兩個方面,戒條也得學,貫通更重要。有時候他從側面前進,你呢,在直接發心,直面就進去了,一下就進入那裏。所以有人他不知道這是寶貝。我們希望兩個並進,是最理想的,既要發心,同樣要學戒條,把它穿插開就行。不要自己看著學戒,就以爲是學戒了。也不是看著自己發心,就不是學戒了,這就是不對的,是我們心裏有個障礙。明白這個意思嗎?

  爲什麼說你學了五戒,五戒就可以懂得很多的戒律?親本知道,我不是出家以後才日中一食,沒出家前就日中一食。我也不知道日中一食是佛戒呀,你說我跟誰學的,跟戒條學的啊,是不是?那爲什麼能日中一食呢?就因爲你苦修了,願意修行,所以才有貫通的機會。

  那爲什麼不摸金錢了?也不是從看戒條以後才知道不摸金錢的,都是在那之前。這些東西,就使我得到一個體會,不在于那兒,在于你平時不管大戒小戒,是否做得嚴謹,做得真實,你發心也真實,它必然有個圓融貫通。這貫通才是學戒的根本東西。如果光死在戒條上也不行,如果不學戒條也是不對的,所以兩下必須同時並進。

  就像一個人往北京走,你很有決心,一定要到北京,目標選得也對,但是你沒有幹糧、沒有水,你可能渴死、餓死。你必須有充分的資糧,什麼是你的資糧?就是苦作,爲別人服務,這都是你的資糧。明白這個意思嗎?

  學戒別著急。爲什麼說不著急?是學戒必須得做,怎麼做?應該圓滿地做。我說爲了圓滿,才叫別著急。要先圓滿,把各項方面都要做好,最後才有個圓滿的成就。光想學戒條,“我坐下,我就想學戒條”,甚至“我想到佛學院去、戒學院去學戒去。一生氣我就要去了”。(衆人笑)

  (有人想去戒學院)走半道又回來了,回來是對的。爲什麼能回來?因爲他平時對大家服務過,所以半道人家(指內心裏的)告訴他:“你這做法不對呀,趕緊回去吧。”他就回來了。要不他早走了,是不是?走了再後悔就回不來了。

  他就執著于一個以爲戒條就是學戒,不知道你現在正是學戒的時候。要當下,當下是什麼意思?別再分別了,有什麼條件,我就學什麼條件。你看看現在電燈也有了,你看有幾個成就的?成就的很少。過去古時候,用那個螢火蟲照著學書,你看出了多少高人?爲什麼?苦作反而能把他這個心能打開。而條件更好了,反而打不開了。人呐是怪物,你太享受了不行,太享受就有病了。

  所以像你們成天磕大頭,成天蓋房子,你看著蓋房、磕大頭是耽誤學戒,實際上不管你的體魄、勞動、身體啊,和這個對常住的心呐,它都老實多了,你沒有這些東西是不行的。你看虛雲老和尚左一個廟、右一個廟老建,他不知道學戒重要?知道。學戒也重要,有時候處理這事也重要,它倆都得同時配合好。就像人吃飯哪,你光吃飯不吃鹹菜,你飯也咽不下去啊。有時候,也得來點鹹菜。光來鹹菜,不吃點甜的也不行,就覺得太苦了。所以適當地調劑調劑,人要全面發展。

  我就說這個意思,不要考慮哪個是學戒,哪個是不學戒,你的心處處都是學戒。你要心裏有戒,既然心裏有戒,它處處都能學戒。你心裏有佛,什麼事物都是佛。你心裏沒佛,什麼都不是佛。明白這個意思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