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法從緣起
“時阿支羅迦葉,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于正法律心得無畏。”佛陀的開示都是在心要上、重點上、一個根本法上,有善根、有智慧的人一聽就懂,馬上能相應。我們今天問題在哪裏?我們總認爲有一個我,有一個實在的我,我們常常接受一個觀念:裏面有一個靈魂,不生不滅的,來來去去的,身子壞啦像換一個衣服,裏面那個是不變的、永恒的、來來去去的,這個就是自性見。這個就是作者、或者是受者。無始以來我們被這個觀念束縛,所以我們才貪生怕死,以爲有這個我。向外的擴張變成我的、我所:我的財産、我的名利、我的地位、我的家眷、我所有的一切。因爲有我就有我的,有我就有我所。好,貪、瞋、癡煩惱來了,造業來了,無盡的輪回也來了。
佛陀的開示直接告訴你,這些只是因緣生、因緣滅,根本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沒有作者、也沒有受阿者,他是緣起的,因緣生、因緣滅,聽懂的人當下就離開那個我執!當下就遠離了那個自性見!
這個叫緣生法,天下萬物萬法,沒有一法不從緣起。你們可以去觀察,哪一法是永恒不變的?我們認爲物質外表是會壞的,(但)總是希望裏面有一個性是不變的、永恒的。外在的物質條件,知道它無我的人很多,但是希望內在有一個永恒不變的自性,這種想法要舍就很難。外道無法究竟解脫也是在這裏,他認爲有一個自性是來來去去的,是不變的、是永恒的。所以我們談到無我,大家都會恐怖、會怕:我不見了,我不是沒有了?沒有了怎麼可以?(都)會很恐懼!
我們作個比喻:天空會有彩雲,那是因爲水蒸氣飄到天空凝結成雲了,加上光線——陽光的照射,産生了顔色,絢麗多彩,所以叫彩雲,非常漂亮。從物質現象來看,我們知道它是緣起的、是如幻的,當因緣變的時候,(比如)它密度夠的時候下雨,雲就不見了,或者也會被風吹走、吹散。這個中間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東西。對于這個肉體,我們可以想象成跟雲一樣的,但是我們都以爲裏面的那個能知的心是一個實在的,他不肯放。大家怕什麼?怕那個實有感消失了,我現在請問各位,當那個雲在空中消失的時候,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了?那個虛空是什麼都沒有嗎?我們執著在雲是我,我們不能了解虛空是什麼! 我們再作一個比喻,海水——大海的水,我們現在講太平洋、大西洋、某某江、某某河,那是我們給它一個名詞,把它分別,整體的水性就如虛空,風起了,起了浪,起了水泡,起了波,只要在光線下照,那個波還是七彩的,很美,是不是緣生?因爲有水、風的吹動,造成了波,那個波也是很美的,但是波很快就破了,隨時都在起,也隨時都在滅。如果我們執著那個波是我,我們擔心:\”那個波破了無去處,那個我不就消失了嗎?\”我請問你們,如果你今天是站在一個很客觀的立場,看彩霞、看水泡,你們會不會擔心雲散了、不見了,雲哪裏去?水波破了,水波到哪裏去?你們會不會有“我”的觀念出來?水泡破了真的就什麼都沒有了嗎?雲彩不見了就什麼都消失了嗎?那個我是本來有的嗎?如果“我”是虛幻的,(因)執著而産生的,當我們明白了真相,不再虛幻的時候,那個“我”還重要嗎?
我們爲什麼會怕那個虛幻的我不見呢?因爲你把那個虛幻的“我”當作實有。如果知道是虛幻,那會不會怕虛幻不見了?這樣知道意思嗎?明白了原來那個“我”:想象的、肯定的、害怕消失的那個“我”,本來就是虛幻的,本來就是不存在的,明白了這個真相的人,會不會怕那個我不見了?這樣知道意思嗎。
所以各位要明白,“我”本來就不存在,不是把他修成沒有,注意聽喔。我們在虛幻中執爲實,虛幻中的執爲實(其實)本來就是虛幻。注意聽喔,他不是真的實,(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離開虛妄、明白真相,不再執著而已。並不是有一個真正的我被你消滅了。所以說破了我?哪裏有我可破呢?只是還他個真相,明白本來如此而已。所以如果認爲:我已經把我消除了,或者我能入定,我能不起苦受,那種人有沒有真正的解脫呢?那只是功夫,禅定的功夫,根本沒有離開我見,還是在我執裏面。
明白那個“我”只是我們觀念上的執著,虛幻中無我認爲有我,看到了彩霞以爲是永恒的,看到了水泡以爲是永恒的,你就怕那個彩霞跟水泡消失。不是這樣子嗎?明白了水泡的本質,明白了雲彩的本質,當他變化的時候,你會考慮說:那一朵雲跑到哪裏去了嗎?佛陀的開示更明顯,用火來比喻:燈、油、柱,燃燒的時候有火,這個是因緣生法,那個火在燃燒,那個燈油燃燒完了,不再加的時候,他就熄滅了。你會問剛剛那個火到哪裏去了嗎?他爲什麼不見了?你會擔心那個火消失了?如果你把那個火當作我的話,因爲他能燒、能發光、能熱、他有功能、有作用,一定有一個我吧?
所以注意,車子能動是因爲裏面有一個駕駛,裏面還有油,還有很多機械的和合,缺少一個條件,它就不能動。難道車子會動,是本身有“我”嗎?能動的、能作的、能産生作用的一定有我嗎?好,再進一步比喻說,電腦,現在電腦更像了,我們說人有思惟的功能,還有記憶,現在電腦的記憶比我們厲害,你只要把程序輸進去,還沒有壞以前,你輸入多少他就回答你多少,他記憶永遠比你厲害。電腦也能計算,那裏面是不是有一個“我”?有這種功能的就是有我嗎?那我們會說:我們有意識它們沒有。我們就要進一步再談意識是什麼?我們佛法怎麼談?根塵,二和合觸,叁和合就産生識,那識是從哪裏來的?我們就知道了: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識,識還是緣起的!
那我們這樣一一的去看,一一的去明白,有一個作者嗎?有一個受者嗎?有一個自性永恒不變的我嗎?因爲越到後面,我就會重新地再整理,重新地再講,讓大家更明白、更清楚。阿支羅迦葉聽了佛陀一開示緣起法,當下就知道無常、無我,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當下見法,見什麼?空寂、法性空寂,知道法的人,見了這個真相的人,還會有狐疑嗎?沒有懷疑了。還要藉助外面的總總因緣你才能安心自在嗎?所以“不由他知、不因他度,”因爲有法了,知道意思嗎?見法了,“見法、知法、入法就依法了,”依那個智慧明白了,所以在這樣的正法律中,得到了心無所畏,得自在,明白了、解脫了。
“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一個明白的人,他自己真的明白,自己就可以作證了。“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壽作優婆塞,證知我!”自己就作了叁歸依。向佛陀問法以前,他還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他今天明白佛法僧叁寶的重要,肯定了、不再懷疑了,他就在佛前歸依:我從今天開始,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盡形壽”——就是盡這一生的生命作優婆塞——在家的居士,“證知我,“請你證明——這裏就是請佛證明,他發願作一個真誠的佛弟子。“阿支羅迦葉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他這樣得法了,一聽就得法了。
“爾時、世尊入城乞食,時有衆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聞有傳說: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辭去不久,爲牛所觸殺;”大家聽到了這個消息,“于命終時,諸根清淨,顔色鮮白。諸比丘乞食已,還出,舉衣缽,洗足(已),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大家托缽乞食以後,就來世尊的地方,就問佛陀:“世尊!我今晨朝,衆多比丘入城乞食。聞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律,辭去不久,爲護犢牸所觸殺;于命終時,諸根清淨,顔色鮮白。世尊!彼生何趣?何處受生?彼何所得?”一般的人就是關心這個問題了。因爲印度他們那邊的人一天到晚都在講往生。一般的外道都講往生。那麼都關心的就是死後的問題。這裏就很奇特的事,因爲阿支羅迦葉剛好來問法,又得法、知法、入法,出去又被牛觸死了,那像這樣的情形之下,他到底是往生哪裏?一般都會起這樣的疑惑。剛剛得法就被牛觸殺,那這樣子到底是往生哪裏?大家一定會有疑惑的。
如果我們用世俗的眼光看,這個問題很大啊,我們現在還有朝聖的車子,去朝聖、進香,整個車從山谷跌下去,有時候死了好幾十個人。我們就會想:去朝聖、去進香,那也沒保佑?整個車子掉到山谷裏面,死那麼多人,有的受傷,這哪能拜?這裏也是一樣,這個人剛剛得法聞了正法律、是得法的人,出去竟然被牛觸死了!一般來講我們會議論紛紛,對不對?大家一定會起懷疑的。如果是現在的事情喔,我們不要講佛陀了,來師父那邊問法,回去不要講牛觸死了,假設被車子撞傷了就好,他回去會怎麼想?不吉兆、不吉利啦!這個因緣不好,這個師父有問題,我們以後不要去!世俗衆生就是這樣子,不要講死啦,來一個不吉利就受不了。
衆生的觀念就是這樣,你看這一位阿支羅迦葉問法、得法,結果被牛觸死了,這個問題也蠻嚴重的,要是現在可能又是新聞一條,佛陀可能又要被毀謗了!是不是?他哪裏厲害?他哪有靈驗?你看去親近他的人,出來被牛觸死了,大家不要去了,一定是這樣講的。所以大家也會有疑問,那像這一種情形,在那邊聞法、得法,馬上死的這個問題,又是橫死的,那他到底是往生哪裏?當然會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