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不說彼有大過

  我不說彼有大過

   “爾時、尊者闡陀,即于那羅聚落好衣庵羅林中,以刀自殺。”結果他還是自殺了,你看他最後走了,是跟別人不一樣的,這一號人物就是很精彩。好,“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尊者闡陀舍利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我們從這個地方就知道喔,這個喪事、最後的這個身後事都是舍利弗辦的,在印度當時處理這個是很方便的,不需要像我們現在,還要去拿一個死亡證明,然後要怎麽樣怎麽樣,還要辦很多事情,在當時是很簡單的,只要找一個地方,把木材堆積起來,把人啊就放上去,一點火就解決了,只要把那些骨灰收一收,就解決了。他把這個事辦完以後就去見佛陀了,“白佛言:世尊!尊者闡陀于那羅聚落好衣庵羅林中,以刀自殺。雲何世尊!彼尊者闡陀當至何趣?雲何受生?後世雲何?”他把闡陀自殺這件事情報告佛陀,他內心中也要問,像這樣的情形,到底他往生到那裏去?差不多都會問這個問題。

   “佛告尊者舍利弗:彼不自記說言:”佛陀就點舍利弗,闡陀他不是自己記說嗎,他不是已經這樣說了嗎,“尊者摩诃拘絺羅!我供養世尊,于今已畢;隨順善逝,于今已畢,適意非不適意;”他不是跟你講了嗎,他有這樣講啊:說他供養世尊,到今天因緣已盡了,隨順善逝,今天已經畢啦,是適意的,不是不適意的,這個就是作證了,這是一個聖者才能說出來的話,“若複有余供養大師者,當如是作,適意非不適意耶?”也就是說他沒有退悔啦,心沒有反轉啦,他是很肯定的。

   “爾時、尊者舍利弗複問世尊:“彼尊者闡陀,先于鎮珍尼婆羅門聚落,有供養家,極親厚家,善言語家”。佛告舍利弗:“如是舍利弗!正智、正善解脫善男子,有供養家,親厚家,善言語家。舍利弗!我不說彼有大過。若有舍此身余身相續者,我說彼等則有大過。”他這樣問佛陀喔,闡陀在那個婆羅門的聚落裏面,有供養他的人,非常厚重的供養,佛陀就告訴他:一個真正解脫的阿羅漢,他接受供養、有親厚的供養,有這種現象是正常的,我不認爲他有什麽大的過錯!我們很多人會有另外一個角度看,認爲一個出家人,一個得果的人不應該有名聞利養,是不是?這個地方佛說:一個真正的是阿羅漢,是應供!他是人天福田,有衆生的供養,而且很親很厚的供養,他說這個是正常的,不要因爲這樣,就以爲他有過錯了。

   “若有舍此身余身相續者,我說彼等則有大過。”如果今天因爲執著、因爲貪取,當你這個身壞了,舍身的時候又有另外的一個相續的身,那麽我就會說他有大的過錯,“若有舍此身已,余身不相續者、我不說彼有大過也。”也就是說,他這一生滅的時候,他不會再相續了,那就是阿羅漢的境界,如果你這一生滅了以後,還有余生相續,再去輪回,那他這個就是過錯了,但是如果他這一生滅了以後,他不會再去輪回,那他有什麽過錯呢?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