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思惟故
“佛告阿濕波誓:“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我今天問你的,你隨你現在的感覺回答我,“阿濕波誓!汝見色即是我,異我,相在不”?”你們要注意喔,佛陀不管開示哪一位聖弟子,甚至於他對臨終前的這些聖弟子們的反問,都一樣沒有離開這個主題,如果把色當作他的身體來講,你難道認爲這個色身就是我嗎?還是異我?異我就是我的、我所,或者是相在——我在色中或者是色在我中?“阿濕波誓白佛言:“不也,世尊”!”佛陀只要問到這個根本問題,每一位聖弟子馬上就回答:當然這個色不是我、也不是我的、裏面也沒有一個我、我也不是在這個色身之外,都不是。“複問:“汝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不”?阿濕波誓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阿濕波誓:“汝既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何故變悔”?”既然,色、受、想、行、識的五蘊都不是我、也不是我的,根本沒有一個我可得,那麽誰在變悔?爲什麽會變悔?其實一個人如果真正的變悔,絕對是站在\”我\”的立場才會變悔,沒有\”我\”,誰變悔?
“阿濕波誓白佛言:“世尊!不正思惟故”。”注意聽喔,聖弟子馬上就反省,我今天爲什麽會變悔?原因就是不正思惟,什麽叫不正思惟——思惟沒有在正見中啊,沒有正智、正念就在談這個,離開了正思惟、離開了正智、正念,才會起變悔啊,如果我們今天學了緣起法,得了正見——無常、無我,知道一切法性空寂,這個正見如果是明白的、肯定的、確定的,怎麽還會起不正確的思惟呢?又落到世俗我執——衆生那個執著裏去?
注意聽喔!這個地方很重要,今天不要講面對死亡起了不正思惟,我們衆生在世俗中一樣喔,名利關頭、得失關頭一離開正思惟,貪瞋癡一定起的、一定相應的。爲什麽八正道第一個講正見,第二個講正思惟,注意啊很重要,沒有正見,就沒有正思惟。有了正見,正思惟沒有相應的時候,你也會退悔,那麽我們就知道啦,,不只是聖弟子臨終會産生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居士哪一個不是這樣?我們現在活在人間,每天六根觸六塵,都在爲我們的事業、名利、家庭、恩愛種種問題,你如何能與正見相應,不離正思惟,這個就是修行啦。也就是講我們如何在正念中,這個就是修行喔。見到色起了貪欲,見到一切的法起了執著,名利關頭、生死關頭是不是能在正念中?這個就是解脫的關鍵!我們今天學了很多法,法歸法,理論歸理論,(如果)我們的行爲,我們的生活中的一切點點滴滴,都沒有在正念正思惟的與法相應中,哪一個不顛倒執著?
我們利用這一經,這個重點我們就要注意啦,一個聖弟子學了幾十年,只要稍微離開那個正見正念就會起退悔心、會變的、會執著,那表示他還沒有徹底的肯定到不動、堅固,像上面那一經一樣,優波先那面對死亡,知道無常、非我,而顔色不變、不變就是不起恐懼、不起顛倒,如如不動在正思惟中。所以佛陀這樣一問他的時候,他馬上就知道:“啊我知道啦,原來我沒有正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