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明。佛陀就是這樣思惟的,才發覺了真相,他是由于對過去錯誤的傳統觀念的揚棄和否定,重新展開正確的思惟後才悟道的,他悟的叫緣起法。
要注意,很多人不了解,說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看明星就能悟道?這樣叫正因緣嗎?所謂的夜睹明星而悟道,說的是在金剛座上思惟到第二十一天黎明時分,微曦時刻,最後的一顆星星要消失時,就在那個因緣時刻中而大悟了。但是後人記載說什麼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其實不是看到星星而體會到了真理,看到星星與體會真理有什麼必然的因果關系?他真正體會的就是緣起法:我們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條件,前面的條件引生後面的作用,這個作用又引生後面的作用,這樣的環環相扣就是十二緣起,所以佛法重要就是在這個緣起啊!我們都不了解佛陀覺悟到什麼,解脫的是什麼,結果都落在尊佑論和宿命論中,或者就是修苦行,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因緣,是“非因計因”。明白了這幾個重點,就不會落入傳統觀念的圈套而被誤導。如果還是在外道的理念中,哪裏有解脫的因緣?所以了解非因計因的部分是很重要的,不明白這些,你一定會落在這些錯誤的觀念裏,就不可能深一層地了解佛陀所悟的緣起法,更不可能了解真相了。
苦行者最大的錯誤觀念還在于:外道也知道這個肉體會壞滅,但他們認爲裏面有一個靈魂(自我)是永恒不滅的,這個靈魂、自我或大梵的梵、主(總歸爲真正的“我”)是永恒不變清淨和樂的。但我們色身的物質能量太大了,所以“我”被束縛而發不出能量來,修苦行就是折磨這個色身,把這個身體折磨壞了,使它不能再束縛內在的那個清淨的本性(自我),那個靈魂(我)就超越出來了。如果是這樣的觀念,那何必這麼辛苦這麼忙?死了不就沒有身體束縛了嗎?有時看看外道的這些觀念真會忍俊不禁而發笑。後面講六師外道時,還會簡單介紹每一師的思想內容。
“這可見一些人表面好象是談因緣,究其實,都是邪因。如人生病,宿作論者說:這是命中注定的。尊佑論者說:這是神的懲罰,惟有祈禱上帝。”
當身體不好或事業失敗時,宿命論者就會無奈地說:唉,沒有辦法,這是命運注好的;尊佑論者不去探討真正的原因,認爲是上帝的處罰,只有祈禱禮拜祭祀求保佑。
“有的雖說病由身體失調所致,可以找方法來治,但又不認清病因,不了解藥性,不以正當的方法來醫治,以爲胡亂吃點什麼,或者畫符念咒,病就會好了。”
這種現象也很普遍,這裏有幾位醫師常說,有些人信佛法雖然有正見,醫身體卻還是六師外道,因爲不按照正常的規矩檢查病因服藥,而去吃外面的一些號稱有特殊功能的秘方,我也認同醫生所說的話。還有的人就去求神明,拿點香灰回來喝一喝,或是給一個什麼符拿回去挂在病人身上就好了。如果這樣做病就會好,那就不要醫生了,大家都去畫符念咒麼,由外面的主宰來改變我們不就行了!明擺著是迷信無知,但很多人都在犯,社會普遍展現的就是對正見的無知。
“佛說:一切現象無不是有因果性的,要求正確而必然的因果關系,不可籠統的講因緣。”
這一句話很重要,“正確而必然”說的就是因和果之間一定有必然性,不能籠統的認爲大概是。很多學生家長在孩子聯考時都去拜,還把准考證的號碼拿去讓所拜的神或菩薩看,怕萬一記錯了。如果一萬人都去拜,總有人上不了吧?到底是由他學業的能力來決定,還是由老天爺來決定?如果由老天爺來決定,我們還讀書幹什麼?早就注定的嘛!這麼淺顯的道理,奇怪得很,還是要拜啊,否則不安心呀!其實這就是上述的非因計因的觀念在作祟,沒有正確的知見,你怎麼能解脫受用?還不是胡塗蟲一個!不要以爲拜拜不傷大雅,以爲只是民俗信仰而已。我們爲何要說正見?爲何要講正確的因果法則,談如何修行解脫?就是爲了認清民俗信仰的迷信無知和邪見,這個很重要哦!千萬不能輕視,大家要明白!
“佛法所說因果,範圍非常廣泛,一切都在因果法則中。但佛法所重的,在乎思想與行爲的因果律,指導人該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得好。小呢,自己得到安樂;大之,使世界都得到安樂,得到究竟的解脫。”
注意聽!這才是重點,我們往往不站在人的本位而泛談因果,什麼“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啦,這樣的因果顯得太廣泛了吧!不錯,天下所有萬法都與你有關系,但這樣廣泛的因果,我們該從哪裏下手去認識正確的因緣呢?導師點出了重點――在乎思想與行爲的因果律。我們的思想觀念和動機會影響到身心的造作行爲,這是最主要的因果關系,要著重這個因果律。比如說我們之所以會煩惱痛苦,是由于思想觀念不正確而導致行爲不正確,行爲的不正確就會造成痛苦煩惱。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解脫,解脫之道就是滅苦之道,主要是在這裏,先要探討清楚個人的思想與行爲間的關系:我們的苦樂和輪回生死的業力是從哪裏來的?都是從我們的行爲而來的。行爲從哪裏來?從觀念知見而來,正確的知見帶來的是解脫自在幸福光明;錯誤的觀念帶來錯誤的行爲,那就是痛苦煩惱生死的業因,這是最重要的地方!所以談因緣不要廣泛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樣我們會摸不著頭緒。應該回到一個根本點――先搞清自己的身心思想與行爲間的因果關系。唯有明白觀念知見(即現在術語“軟件程序”)的錯誤,才能建立正確的知見(重新編輯正確的軟件),它帶來的必然是正確的行爲,正確的行爲不會帶來痛苦煩惱與貪瞋癡,那樣就能自在清淨解脫。所以要調正我們的行爲就要先調正觀念,因爲我們的行爲是從觀念來的,最重要的是要先修正知見(觀念)。但如果我們不知道觀念錯在何處,從哪裏下手來修正原有的錯誤觀念?所以要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他會指正我們的觀念錯在哪裏,比如前面所講的非因計因等不正確的觀念,這樣我們就會面對而修正。知錯才能改,然後輸進正確的知見,就不用刻意約束行爲了,因爲行爲只是知見的一種作用而已,知見正了,行爲自然會導正的。如果用壓製強迫、威迫利誘的方式去改變一個人,那是沒有效的。真正要改變一個人,就要改變他的思想觀念,指出他錯在何處,等他自己能體會認識到後,再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即使他接受了你正確的觀念,也不見得就能馬上改變,還要實證體驗,果然如此時才能真正受用。還有一個習性(慣性)的困擾,有時觀念是修正了:“師父,你講的我也認同,但是爲什麼做不到呢?”觀念改變了,行爲不會馬上就完全改變的,那是因爲我們還有一種慣性的作用,這叫習性。爲什麼阿羅漢還有習性?爲什麼八地菩薩以上到成佛時,習性才能完全盡淨?這就是慣性、習性的問題。所以,即便你見法悟道了,還只是初果而已,後面還有二果、叁果、四果。但如果單從見法性上來說,初果與四果見的法性是一樣的,甚至與佛陀證的涅槃法性也是一樣的,法性不可能有兩個,不會有差別,這個重點大家要把握明白。爲何有四果?因爲習性慣性的關系,二果的習性就會淡薄,叁果就會伏而不起,四果就淨盡。但從大乘佛法來說,認爲阿羅漢還有習性,還不是完全清淨,與佛陀還是不一樣,只有佛陀才是究竟圓滿的,這種說法也是根據習性而講的。
只要修正了錯誤的知見觀念,建立健全正確的軟件程序,行爲自然就會轉化,因爲行爲來自思想。這樣說來,親近一個真正明白法住智即見法的人就相當重要了喔!如果給你的訊息是錯誤的,你怎麼能解脫?如果他不是一個明白真相的人,又如何指導你直登彼岸?所以佛法裏的四預流支(親近善士,多聞熏習,如理思惟,法隨法行)第一就是親近真正的善知識,因爲他能給你知見上的修正;接下來就是常聽法熏習,慢慢修正知見;如理的在日常生活中去思惟這些法與生活中有何關系,如何融入生命,經過對法義的消化,變成你的智能;用這個方法思惟而修正了觀念後,就去實踐證明,身心是否慢慢在轉化清淨,貪瞋癡是否在淡薄,是否真正幸福喜悅?都可以自己證明的。法隨法行就是經過上述次第後真實體證所謂果地(不管證幾果)。每個修行者都要經過這樣正確的次第,才能達到解脫自在。舍利弗雖然一聽緣起偈就開悟,半月後證阿羅漢,但是他的快速也是有條件的。從叁世的因緣來講,他在過去世就已具備了前面的幾個條件,這一生的因緣剛好到達那個層次,所以一聽就悟。更何況他在歸依佛陀以前也在修行,禅定功夫很好,只是落在外道的錯誤觀念中而已。即使是頓悟的人也不是沒有條件的,有的條件是在這一生具備的,有的是在過去世就已具備了。同樣的,在座的各位,每一個人聽法攝受的層次也不一樣,同樣的人在說法,每一個人聽後理解體會就有深淺不同。這還要看我們各自過去的因緣,這裏所說的“過去”,不只是過去世,現在的前面都屬于過去,這一生以及過去世有否聽過法?與佛法的因緣如何?有些人聽了這個法很歡喜,也想學,但他過去世親近的都是外道思想,所以,現在他聽後即使認爲你講得很好,但他回去後,還是會退到外道的觀念去,這也是就是過去的因緣和習性。佛陀的時代,來請法問法的人很多,不是每一個都贊歎歸依佛陀的,也不是聽到佛的開示就都開悟解脫的,還有的生氣不高興,呵罵而去,就是一邊罵一面走,回去還要毀謗加害于佛陀。這才是正常的,因爲這是人間,不是神話喔。那就要注意了,如果我們的同修朋友有這種現象,要理解同情,不要與他對立沖突,看不起他,因爲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因緣。我出來跟大家結緣,就做到了“隨緣”兩個字:有因緣的,他自然會喜歡聽,聽得進去而受用;沒有因緣的,一聽就不喜歡,即使勉強聽到下課,下一堂課絕對不會再來了。但我們都做到了隨緣,因爲了解因緣,對于因緣不具足的人,你能主宰嗎?如果勉強他們,帶來的只是障礙沖突,更糟糕。所以我們這邊的學風很自由――來者歡迎不拒,去者尊重不留。了解到因緣就是這樣,所以尊重因緣,不會落入分別喜歡和討厭的圈套,只是隨緣指導人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而已,這是重要的。
學習緣起法,小的受用自己可以過得自在幸福一點,苦惱少一點;深的受用還可以利益別人,影響到全世界。凡是願意學而改進自己的,慢慢的生命會轉化,貪瞋癡煩惱也少了,越來越感覺到幸福。由于心靈的改變也會影響到身體,生理的疾病減少了,身體輕松了。其實,身體的很多疾病都是由心靈引起的,連醫生也感到棘手。如果單純由病菌等引起的病,醫生治還容易一點。所以,心靈與色身是相依相緣的,真正能得法解脫的人,身心都會轉化,這個也蠻重要的。
“以上所說的幾類思想,在佛法長期流變中,多少混雜在佛法中,我們必須認清揀別才好!爲了加以認清揀別,所以下一章將提示印度外道思想的幾個重點。”
這幾句是語重心長的話,非因計因、宿作論、尊佑論、苦行的思想邪見,在佛法長期流變中(延伸至今的二千五百多年)多多少少混在佛法中。其實何止混雜?簡直是被汙染了!就像現在的環境被嚴重汙染一樣。所以如果沒有抉擇正見正法,搞不清楚佛法的正知見,問題就很嚴重了,小則,自己不能解脫,大則,社會混亂不能澄清。所以下一章將提示印度外道思想的幾個重點,不了解印度外道的思想,怎麼揀擇辨別?只有了解外道的思想觀念,往後遇到這樣的現象,我們就會反省,而不再落入外道的思想窠臼中。
《解脫之道講記 a10 無因邪因與正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