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禅何須勞山水

  安禅何須勞山水

  蔣譜成

   叁伏閉門披一衲,兼無松竹敞房廊。

   安禅何須勞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這首詩大家都十分熟悉,因爲語句樸實,禅意盎然,讀起來恰如飲一杯涼茶,心靜神安。

   詩的作者是晚唐詩人杜荀鶴,字彥之。池州人,自號九華山人。平時好佛論禅,常與大德的禅師在一塊詩歌酬唱,論禅談經,當時影響較大,詩名日隆。

   杜荀鶴出身微寒,仕途坎坷,雖然年輕時就才華橫露,但由于“帝裏無相識”(《辭九江李郎中入關》)以至屢試不中,感到報國無門,一生潦倒。直到大順二年(891年)擢第,仍回家鄉九華山隱居,後遇朱全忠賞識,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製诰。天佑初卒,有《唐風集》十卷傳世。

   這首詩是杜荀鶴描寫悟空和尚的,題目爲《悟空上人寺院夏日題詩》。詩的開頭就點出了環境,“叁伏閉門披一衲,兼無松竹敞房廊。”叁伏天氣,酷署當時,炎熱十分,況且無松無竹之遮陰,而那悟空上人,卻能夠披一件破僧衣,關門靜坐參禅入定。這是何等的高人,何等的超脫,何等的境界。外面的世界,烈日炎炎,鳥雀鳴唱,泉水叮咚,人世紛雜,世態炎涼,統統被悟空上人關之門外。

   “安禅何須勞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參禅悟道不必強調外界條件和環境,主要決定于自身,只要你有心,有毅力,有向禅之慧根,就能滅卻心頭的種種雜念,平靜如佛,冷熱何妨。

   這首詩雖然是贈悟空上人,但何嘗不是作者描寫悟空上人而抒發自己的真實思想感情,說明自己的處世態度。“滅卻心頭火自涼”也正是杜荀鶴當時對生活的態度。

   杜荀鶴是一位有名的居士,與禅師們接觸較多,在他的詩歌創作中,參禅論道是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如《贈質上人》詩:

  蘖坐雲遊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這首詩也說質上人有時打坐參禅,有時雲遊四方,行蹤無定,超塵出世。但他連他最起碼的生活用品瓶缽都沒有,真飄飄然然來去無蹤無影,無牽無挂,無阻無礙。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這真是禅者之語,哲理十足,禅意濃濃;對人間事不放在心上,不去想,不去說,不去追求,那就是遊離于塵世之外的人了。

  

   杜荀鶴生活在晚唐戰亂的年代,到處民不聊生,動蕩不定。他向往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曾在《題道林寺》詩中說:“萬般不及僧無事,共水將山過一生”,充分反映了他的心態。因此,他對山僧生活給予肯定和贊賞,同時也道出了僧人們爲了弘法揚佛,參禅悟道,甘于清貧,自我犧牲的精神。

   杜荀鶴的詩,語句通俗淺近。明白曉暢,但意義良深,“安禅何須勞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就是一證。我們從詩中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信念,但又看到那種要平淡自然,無欲無求的禅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