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百業經故事集 導讀

  導 讀

  《百業經》顧名思義指的是至少有百則關于業力的經典,主要記載衆生現世事迹與過去生相關涉及的因緣業果。內容的起頭,一般是藉由佛世時衆生的一生遭遇,或出生富貴,或長相醜陋,或不如法,或得道證果,種種衆生相的差異,透過佛弟子請示釋迦牟尼佛,因而了知該衆生何以會有此業果的過去生因緣,鮮明傳達出「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的因緣果報法則。

  這部選集的出處是藏文經典,由藏傳佛教的晉美彭措法王所傳講,索達吉堪布翻譯爲中文,再經由印經協會編輯組精選四十則故事,加以刪繁潤飾而成。索達吉堪布的譯序中介紹「此經是在唐代由漢文譯成藏文」,然未能在漢傳《大藏經》中找到漢文本。經由編輯組查證,發現數則類似故事出現在《大正藏》本緣部中的《撰集百緣經》、《雜寶藏經》中,有興趣的讀者,可翻閱參考。

  本選集中所牽涉到的衆生,約可分爲二類,第一類衆生雖生在佛世,卻無緣修學佛法,或已學佛但還未解脫者,前者以仍在地獄、惡鬼道受苦衆生爲主,後者有國王、比丘、比丘尼、王妃等;第二類衆生則是已獲得解脫,或蒙佛陀授記,這類衆生僅限于人、天,含括國王、死刑犯、大臣、小孩、首陀羅人、天子圪各種身份(參見附錄一)。另外,亦有多篇涉及佛陀過去生中行菩薩道的事迹(參見附錄二)。

  當閱讀到第一類衆生的業迹時,不妨注意一下,他們生在佛世,又幸運地蒙世尊以他們爲例,說明其前世業因,渡化衆生,爲什麼他們無法修學佛法乃至解脫?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若已了知地獄、惡鬼道的衆生,在其惡業未消盡以前,是無暇修學佛法,如此可再尋求他們墮入惡道的緣由,以及何時可脫離惡道,何時可達解脫證果。經過這樣的探求之後,相信不用他人多說,也會明白何以要避免墮入惡道。

  至于第二類衆生則是無論何種身份,遭逢何種順逆境,皆有機會遇佛聞法,修行得解脫,可想想爲什麼他們有這樣的善或惡的因緣?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如此,必得留心他們過去生中,曾造下什麼樣的業緣,或發過何種善願,促使他們生逢佛世,不管出生富貴或貧賤,即使在惡業未完全消盡之下,仍能在世尊面前,或親聞佛法,或出家,乃至解脫生死。

  透過對這些衆生過去因緣的了解,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可抉擇出適當的行爲准則,尤其要避免造下墮入惡道的業因。佛世時的惡道衆生,無緣學佛,是我們最好的警惕。除了消極不再造惡業外,更需積極累積善業資糧,行持六度,這樣就算我們遭遇過去生所造下的惡因成熟時,也能以此積善修行功力平等心面對,隨緣消舊業,至少確保承受惡業的當下,不會再造新殃。那麼當未來佛出現世間時,我們就有把握以人身遇佛得度。

  雖然「佛在世時我沈淪,佛滅度後我出生,忏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是現代佛子的一大憾事,但不要忘了,我們仍在世尊的教法之下,並擁有難得的人身,又有緣讀此《百業經》,何妨效法先賢,至誠發願,願將來在彌勒佛的座下,親聞法音,獲得解脫,或蒙佛授記。那麼即使先前所造之惡業先成熟,但所發的善願與所聚集的善業,是不會因而滅失的,當舊業消完,也正是善因善業成熟之時。期昐有緣我們龍華叁會再聚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