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是道場或舞臺

  是道場或舞臺

  悲仰

  

  在無明業海中,過去人類的曆史直到現今仍重複地發生著,從生老病死到人禍橫行,處處有著說不盡的苦楚。在如此無盡流轉裏,令人覺得,唯有靠覺醒,人才有希望,才可以跳出這無止的無明苦迫,讓生命走向光明。

  仁俊法師說「人最怕的是人」。隨著人與人的競爭腳步激烈,後代子孫們所要面臨來自人類的壓迫,必然比現在更嚴厲。每次我看到一新生兒到臨人間,心中都祈求他此生能聽聞到佛法,希望他在任何困頓苦迫中,還能有另一片甯靜的天地;在對人生無奈不滿時,此心還有一條祥和的出路。

  現在人類無論壽命與享受都已經可以滿足了,只因缺乏自覺,這些福報卻帶來更多製造災難的機會。缺乏佛法滋養的生命,很容易與黑暗的無明挂釣,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從國家、公司、家庭乃至團體都不例外。

  社會中,人逼人的傾軋;世界中,國與國的爭雄,證明文明並沒讓人類心靈更解脫,可不是嗎?今天竟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校園裏也藏著槍聲的恐怖。可以說,在人類愈來愈迷茫無奈下,這時代已有太多的狂血烈士,但缺少忍辱柔和的修行人;這社會不缺少政客名流,但亟需明眼不惑的道人。

  佛陀就是看到人類無明所滋生的苦難,所以大慈大悲行化人間。而今聖迹已遠,時代的責任就在我們肩上。由于這不是幾個人所能承擔,所以要邀集「不忍衆生苦、不忍聖教衰」之士,戮力以共。這就是我們成立道場的目的,這目的過去是如此,未來也還是如此。這裏面最重要內涵是「正法」與「修行」,最可貴的是「智慧」與「和樂」,最感動的是「付出」與「道情」。離開了這「真、善、美」,則「聖」就會變質成「俗」了。

  第一位來講堂弘法的人是遊祥洲老師,他曾慎重地說「佛堂如醫院,來醫院是來看病的。」若我們忘卻修行,則會如佛經所言「忘失菩提心而修一切善法,即同魔業」。菩提心是自覺覺他的心,若不依「覺」爲行,不以「法」爲先,很可能就流于與個人的業力相應了。

  曆年來衆多幹部孜孜從事、盡思慎微,爲的就是佛教前途的開展與世間苦難的止息。要成就這共願,首先的條件是「正見、正志」;正見的基礎是聽聞正法,正志的要求是和諧正修。無論哪個團體,成員具備這條件就能稱爲道場;反之,則只是另一無明發作的舞臺罷了。

  這講堂曾被很多法師贊歎過,多年來已培養不少人才,可惜我們福報還是有限,人才流失使講堂後繼無力。我們發覺,畢竟大家都是業余,無法像出家衆全心投入。我們修改了幾次章程,一直考量如何能讓講堂繼續發揮弘法度生的功能,可是講堂的問題依然潛存著。爲了講堂的將來,也爲了衆生苦難的出路,我們勢必要深入思考,如何才不會因無明業力把辦道辦成「魔業」?如何才是成就菩提正覺的作爲?如何能不辜負會員們對解脫與圓滿生命的願求?一個道場若缺少清淨與自覺,則無法不與無明相應,應如何自覺,還仍待我們努力,以更高智慧作冷靜正確的抉擇。

  

✿ 继续阅读 ▪ 大肚圓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