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桢博士談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諸位朋友:什麼叫做五眼呢?
在佛教的名詞裏,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這幾個名稱,來和諸位研討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這裏所稱的「眼」,並不是單指人類的眼睛。人類的眼睛只是肉眼的一種。事實上,人眼並不十分優越。鷹的眼睛比人眼看得遠得多。貓頭鷹的眼睛對于光,遠比我們的眼睛敏感,所以貓頭鷹能在黑暗裏看見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圖1 各種動物耳朵能夠接受到的聲波頻譜比較表。) 從中可以看出,人類聲音世界的豐富程度比起狗、飛娥等動物差得太遠。此圖從科學的角度說明了一個深刻道理:人往往只承認自己“親耳聽到”;而實際上,所有頻率小于20HZ或者大于20000HZ的聲波,人類永遠也聽不到,但是它們卻無時無刻不存在著。
以下的分析,將讓我們進一步知道:人類非但有太多“親耳永遠聽不到”,更有太多“親眼永遠見不到”!
肉眼 爲了說明人眼的限製,我要介紹這張由現代科學家所繪製叫做電磁光譜的圖表(見下圖)。這張圖表告訴我們,人眼只能看見宇宙裏非常狹窄的一段,我們稱它爲「可見光帶」(指圖中的彩色部分)。人眼看不到紅內線波長和比這波長更長的一切,也不能看到紫外線波長和比這波長更短的一切。
(圖2 電磁光譜圖。人類可以看到的色彩世界其實只是自然界色彩的極小一部分。)
那就是說:在人類還沒有發明別的工具來幫助他的肉眼探測「可見光帶」以外的宇宙前,人類所看到的,並認爲是完全的、真的、確實的世界,實際上是極不完全的,它只是整個宇宙的極小一部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已經比幾百年前不知要大了多少,可是還只是整個宇宙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這個極重要的事實真理,一向是被人類所忽略的。想想兩千五百年前佛陀便能不靠我們今日所擁有的任何工具指出同樣的結論。那確實是令人驚服的。
這裏有個比喻,也許可以幫各位更清楚地了解我們人類的肉眼是如何拙劣,以及天眼和肉眼的比較是怎樣的。 試想像在一個大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幢完全關閉的屋子,只開了一個很小的窗子,從這個窗口,一個人只能看到層疊的高樓和上面一小塊藍色天空,以及有限的人們活動。假設有一個小孩,在這屋子裏出生長大,那麼他對世界的印象可能是什麼樣兒呢?無疑地,他對他的世界的印象是根據透過這個小小的窗口所看到的一切。你如爲他描述海景浩瀚的美麗和日出日落的奇觀,無論說得怎樣天花亂墜,他都很難了解,很難欣賞。我們人類的肉眼所能給我們的便只有這些。事實上我們是住在一個黑暗的屋子裏,透過一個很小的「窗口」──我們的眼睛──去看世界,然而我們卻堅持地說,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完全整體、確切而又真實的世界! 現在假設另有一所完全封閉的房子建在山頂上,並且開有一個很大的風景窗,從這兒可以看見無際的天空和無限的曠野。或許,爲了讓它更顯得美妙些,我們不妨說,到處都是鮮花園地,還有少女們在園中曼舞婆娑。在這個屋裏也有一個小孩出生成長。 那第二個孩子所看見的世界,無疑地要遠比那個從小窗口看出去的擁擠都市要來得偉大與美麗。如果說第一個孩子只有肉眼,那麼我們可以譬喻地說,第二個孩子是具有天眼了。
天眼 通常我們都說只有天上的神或女神才有天眼,然而按照佛教的義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爲我們人類也能得到天眼,有兩個方法可以使我們做到:一是透過「禅那」(Dhyana),這是一個梵文字,通常譯爲「冥想」(Meditation)。另一個方法是在肉眼上加儀器(要知道肉眼本身也是一種儀器,在今天甚至可以移植了)。雖然第一個方法比第二個高明得多,第二個方法卻更易于爲現代人所接受。現代人依靠高度望遠鏡可以看得很遠很遠。用顯微鏡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見的微生物的活動。一個人可以藉著人造衛星及電視看到萬千裏以外發生的事。
有許多奇景在佛陀的時代是天眼所獨享的,現代人也能看到了。在佛陀的時代,禅那可能是使人類超越肉眼限製的唯一方法。其實,人的看的能力原是無限的,我們之所以不能發揮這整個看的能力,乃是受了我們這對肉眼的限製。很明顯的,佛陀深知這一真理。經過多年的禅那,佛陀發現肉眼的障礙可以打破,人原來的看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當一個人發揮了他原來的視力時,他將毫無困難地把視界擴展到天眼所能達到的範圍。 說到這兒,我相信諸位不難了解肉眼是什麼,天眼是什麼了。在佛陀的時代,使人類了解天眼是很困難的。但是在現代,實際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某種程度的天眼,因此,我們也就比較容易領會得到。
慧眼 現在讓我們來談慧眼。
爲了描述慧眼,我必須介紹一個很重要的佛法基本概念,這個概念在梵文裏叫做Sunyata,通常把它譯爲「空」,更正確些,是譯成「第一義空」。這個教義是很獨特的,在別的宗教教義裏可不容易找到。佛教浩瀚的經典有極大部分致力于研究「空」。我今天所能貢獻給各位的,實在只是從汪洋大海中掬出來的一滴水,但我願意盡我所能。以下是介紹佛陀常常使用的叁種分析方法。而每一個方法都歸結到宇宙萬物萬象的本體原皆是「空」。
第一種方法,我叫它分解分析法。
我這裏有一架收音機,讓我用它來做例子。這是一架我們叫做收音機的東西,現在我把它的擴聲器拿了出來,諸位是否把這一個擴聲器叫做收音機呢?答案是否定的。諸位將稱它爲擴聲器。現在我又拿出電晶體,諸位把電晶體叫做收音機嗎?又不是的,那是電晶體。電容器、電阻器、塑膠套子、電線等等,又怎樣呢?這些部分無一可以稱爲收音機。現在請大家注意,當各個部分都拆散移開了後,諸位能告訴我收音機在那裏嗎?收音機沒有了。因此,「收音機」只是我們爲暫時合在一起的許多零件的集合體所取的一個假名稱。當一個人在心中把它分解時,它就失去了存在。因此,收音機並不是一個永久性的實體,收音機即是「空」。(請注意這個「空」不是「實」和「空」相對的空,也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因此,佛法中更精密地稱之爲「第一義空」。)
不僅收音機是「空」,擴聲器也是「空」。假如我拿出擴聲器中的磁鐵,諸位稱它爲擴聲器嗎?不會的,諸位一定稱它爲磁鐵。假如我移掉架子,諸位稱它爲擴聲器嗎?也不會的,諸位將稱它爲架子。當所有的零件都拆開移去時,你還到那裏去找擴聲器呢?所以,我們分解了擴聲器,它就失去它的存在。擴聲器不是一個永久性的實體,擴聲器是「空」。
分解的分析法非常重要。因爲諸位可以把這個方法應用到世上的每一樣東西上而引出相同的結論:每一樣東西都能分解,沒有一樣東西是永久性的實體。所以,不管我們稱呼它爲什麼,它總是「空」。佛陀把這個方法應用到他自己身體上。他幻想從他身體上去掉他的頭,而後問道:這頭是否還能稱爲人身或「自我」?答案是:否,它是一個頭。他從身上取去手臂,這可以叫做人身或「自我」嗎?答案又是:否,它是一只手臂。他取出他的心,問道:這是否人身或「自我」?也不是的。現在我們甚至于更精確地了解到一個人的心可以移植給另一個人,而不把另一個人改變成這個人。他取去身上的每一部分,發現這些部分沒有一個可以稱爲人身或「自我」。最後,在每一部分都移去之後,「自我」在那裏呢?因此,他下結論說:不僅肉體是「空」的,就連「自我」的觀念也是「空」。
第二個方法,我叫它歸納分析法。
雖然我們在世界上看到成千成萬不同的東西,人卻能將它們歸納爲少數基本原素。比如說,基于化學的特性,人類把黃金列爲基本原素之一。雖然成千的金製物品,從複雜的黃金鑄像到簡單的金條,有各種不同的名稱,但每種金製物品都可以熔解並再鑄成另一形狀,它們都是可變的、不恒久的。能保持不變的是共同的化學特性。因爲有這共同的特性,所以我們就把所有的這些物品叫做金子。換句話說,它們都可以歸納成一個稱爲金子的單一元素。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哲學家將宇宙間的森羅萬象歸納爲四種基本元素,就是:地、水、火、風。佛陀則宣稱這四種元素還可以進一步歸納爲「空」。並用金子做例子,佛陀的意思是:雖然我們已經抽出這一切金製物品的共同特性,稱它爲金子,可是我們能指出金子是怎樣的一種東西嗎?能指出金子究竟在那裏嗎?凡是我們所能夠指出的,都只是金子的某一種特殊形狀,例如金條,可是金條不能代表金子,因爲金條是可以變的,並不是永久不變的。因此,「金子」這二個字只是我們給某些特性的一個名稱,是沒法拿出來給你看的。所以,佛說金子是「空」。基于同樣的推論,一切固體都即是「空」。
不僅固體是空,液體又何嘗不是空?液體的特性,也是沒有永久性,沒有固定的形狀,是可變的,是無從捉摸的,是空。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說,宇宙每一樣東西都能歸納爲「空」。(這即是「色即是空」的注釋。不但色法是空,心法也是空,因爲歐美人著重物質,所以這篇講詞偏重色法,請讀者注意。)
西方科學家也獲得一個與此類同的結論,那確是很有趣的事。在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前,西方科學家把宇宙萬物歸納爲兩個基本元素,說這兩個元素是恒久常存的;一個叫做物質,另一個叫做能。愛因斯坦用數學方法證明,將這兩個元素統一了起來。他說:物質也是能的一種形態、正和電是能的一種形態,光是能的一種形態等一樣。他由此下結論說,宇宙萬物萬象都只是能的各種不同的形態。可是我們…
《沈家桢博士談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