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欲的甘露法門不淨觀欲界衆生的自然性
未艾
閩南佛學
一、欲界衆生的自然性
我們生活的世界,在佛經裏稱之爲欲界,意爲這個世界的有情是被欲牽引來的。欲有五種,世稱五欲,色,聲、香,味,觸。或財、色,名,食,睡。五欲的核心是色欲,《圓覺經》說:“欲界衆生,皆以淫欲而爲性命”欲界有情的衆生界及無情的器界,均由陰陽二性相互依賴而存在。如物質世界的電子,是由陰電繞陽核而成原子,有情世界的衆生,是由父母和會而成生命。生命的延續是由陰陽兩性的再和會。如是矛盾統一,統一而矛盾,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說明欲界是以淫欲爲特征,淫欲是人類的意欲之一,可以說男女和飲食的意欲:是欲界衆生的自然性。由此推知,欲界的衆生都是帶欲而來的,起惑造業受苦的內涵是一個欲字。
如何對待人類的這一特性,中外人士主張不同。一縱欲說:西洋近代文化對意欲縱任其流行,結果色情泛濫於舞臺、銀屏、報刊、圖書。什麼性解放,同性戀,比比皆是。把一個好端端的人類社會攪得混濁不堪。二節欲說:中國儒家主張將男女之欲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不令泛褴。中國道家和印度數論派等主張修定,雖在一定程度上控製了欲,但未能根除,待天福享盡,還要墮落於叁途之內。
二、不淨觀是對治淫欲的甘露法門
唯有佛陀的不淨觀才是離欲的甘露法門,不淨觀的核心是針對人們對物欲的欣求提出厭離的主張。有情世界男女相互追求的原因,是對對方的容貌,聲音,體形、細滑産生愛慕,於是就沈溺於茫茫情海之中,爲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酬缪,無有了期。以不淨觀的思想來分析,這是人們的顛倒認識和病態心理。實際上人的身體像死屍一樣,由種種不淨之物聚成,如大小便利,乃至八萬四千蟲戶等等,都是不淨。人的身體舉其大略;有五種不淨。
1.種子不淨:此身由父母的欲火,産生精液。妄識煽邪念之風,起愛憎之心,納想成眙,流愛爲種,是爲最初種子不淨。
2.生處不淨:投胎之後,在母親腹間,生藏之下,熟髒之上,至十月胎滿從産門降生。如《成實論》說:“此身非蓮花,亦不由旃檀,糞穢所長養,但從陰道出。”是爲生處不淨。
3.外相不淨:人身從頭到足,內外中間,共有叁十六物,分爲叁類: (1)外相十二:發、毛、爪、齒、眵、淚、涎、唾、屎、溺、垢、汗。 (2)身器十二: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 (3)內含十二肝、膽、腸、胃、啤、腎、心、肺、生髒、熟髒、赤痰、白痰。這叁十六物,時常流出不止,一一悉皆不淨。人的身體如漏囊盛物,外相充滿著不淨。
4.自性不淨:這個身體本從穢業生托於穢物。這種不淨的性質,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改變的。
5.究竟小淨:此身一旦業盡報終,四大分散,畢竟空無所有。如是觀此身終必歸死,所以人的身體,如幻如化,空無所有。
上述五種十淨,是從行者觀想闩身而言。觀想豔情就後,就會消除身見、我見,不會再對自己的臭皮囊有什麼憐愛自身觀成以後,還要將心量擴大,觀想叁幹大幹世界所有衆牛的軀體都是不淨之物,這樣就不會對他人産牛一絲兒的情欲,才能徹底根除意欲,達到涅槃的彼岸。觀他人不淨,佛說有九想觀。
1.青瘀想:觀人死後,皮肉腐爛,變爲黃,赤,黑,青的化相。
2.膿爛想:亦名绛汁想。觀屍體九孔常流出蟲蛆濃爛,其小黃汁流漏滿地臭氣熏天。
3.蟲啖想:觀屍體蟲蛆允食,鳥獸咀嚼,屍體剝落殘缺。
4.膨脹熱:亦名新死想。觀新死的屍體,逐漸膨脹,好像盛東西的大皮袋子。
5.血塗熱:亦名膿血想。觀屍體從頭到銜膿血流溢,汙穢塗地。
6.壞爛想:觀死屍被風吹日曬,雨露霖灌,皮肉壞裂,五髒腐爛,臭穢流溢。
7.敗壞想:觀死屍皮肉已盡,筋骨相連,頭足交橫,好像薪柬。
8.枯骨想:觀屍體筋斷骨離,形骸分散,唯有白骨一堆。
9.燒想:觀白骨被火燒後,僅剩有少許骨灰。
叁、不淨觀修學的次第
在《禅秘要法》裏佛陀對迦烯羅難陀說修學不淨觀的次第如下:
1. 從頭部觀起,先觀想頭皮,再向內觀去,是薄皮,膜層,腦髓、脂肪等
2. 再循序往下觀,觀想咽喉,肺腧、肺、肝.大腸、小腸、脾、腎、生熟臟。
3.觀生臟中有四十戶蟲,每戶統有八十億小蟲,每一蟲都從諸脈中孵乳産生,約有叁億,它們的嘴都銜著生髒。每一蟲,都育四十九個頭,它的頭尾極細,猶如針鋒。這些蟲有二十戶是火蟲從火精出。二十戶是風蟲,從風氣牛。這些蟲出入諸脈道,悠遊往返。如火蟲動風,風蟲動火。互相呼吸以熟養牛髒上下往複,凡有七返。這些蟲都有七只眼睛,眼中出火。還有七個身子,運動吸火,以熱養生髒。等到生髒長養熱了各自還八諸脈道中。還有叫十戶蟲,戶領叁億小生,身赤如火。每蟲有十曰:個頭,每頭有四張嘴,嘴裏銜著熟髒,爪間流著鮮血。這些蟲等,皆可由觀想中而得見之。
4.觀想生臟,熟髒蟲類以後,再觀想這些蟲等,都由行者的咽喉吐出,猶如吐痰一樣。
5.然後再觀想,小腸,肝、肺、脾、腎,都流注入於大腸中,如裝成一個大皮袋,一齊從咽喉吐出,吐到前面地上:此觀成後,再觀想前面地上屎尿,臭穢雜處,其中有蛻蟲等互相纏縛。這些蟲的嘴裏,都有不淨的膿血流出,充斥地上。
6.觀想至此,取得成效。再由不淨觀與白骨觀合一,見自身骨節,節節相柱,猶如淨白雪人。
7.觀白骨時,如見骨呈黃面或黑色當返觀自己平時起心動念的種種貪、嗔、癡慢、疑等罪惡心理。至誠忏悔,永不再犯。忏悔己,見黃黑骨上的皮,自然脫落,堆在前面地上,如飯碗、如甕缸,如海市蜃樓,如大山,由小變大,隨心所見,變幻不定。便有許多蟲類,爭相唼食,於是皮山中,流出膿血。膿血中有無數細蟲,遊動其間。最後皮山漸漸爛壞,唯見少數蟲類, 互相爭食。
8.覌想至此,會看到川大夜義從地顯出,眼中出火,舌如毒蛇。每個夜義長有六頭,頭的形狀,如山、如貓、如虎、如狼、如鼠 。手像猿猴的前爪,手指尖端,各有十頭毒蛇在活動。毒蛇的嘴裏,吐水、 吐土、吐石、吐火左腳像盤荼們足,右腳像毗舍闍的足形狀醜惡,其可怖畏。每個夜義身上背著幾個屍體,排隊依次來到"開面前。
佛告迦綿羅難陀;不淨觀修到這種地步,即是彳;淨觀的最初成就。迦綿羅難陀依佛說的不淨觀修學次第,經過九專心修持,於僧C生闩午夜時分,袱得阿羅漢果,叁明六通,十八神變,皆悉具足。佛義對阿難說:下淨觀是叁乘聖人共修的甘露法門。現在迦綿羅難陀囚修不淨觀而得解脫,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你要爲未來衆生廣爲演說。
據佛經記載,佛在世時,有無數弟子修道證果。爲什麼現在學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角,這一問題困惑了千古行人。秘宮所在是人們忽略了我們牛活的世界是欲界,欲界的有情都是隨欲流而來。要想跳出欲界,一定要從離欲著手,離欲的甘露法門是不淨觀。從部派佛教時期以後,義學昌盛。特別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大乘經典流行後,此觀逐漸淨沒無聞。致使許多人曆盡幹辛萬苦,最後都因欲念未除,虛诳終生。
四.不淨觀是叁乘共修法門
修不淨觀證得阿羅漢果位的,《禅秘要法》的當機衆迦締羅難陀是突出的例子。《楞嚴經》的優婆尼沙陀自述圓通說:“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自骨微塵,歸於慮空。空色不二,成無學道。如來稱我,名尼沙陀。摩色既盡,妙色密圓,我於色相,得阿羅漢”見《楞嚴經卷五》。此說尼沙陀從不淨觀,悟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色空不二的圓通法門。
天名智者大師於《摩诃止觀》第七止觀章,觀禅境一節中,對不淨觀有詳盡的敘述。他認爲大不淨觀,不但是指廠報流溢不淨,依報的宅宇、錢財、谷米、衣服、飲食,山河園林,江淮池沼等等,悉皆不淨,蟲哝沆出,臭穢腥臊。舍如丘墓,錢如死蛇,羹則屎汁,飯如白蟲、衣如臭皮.山如肉聚、池如哝河,園林如枯骨、江:海如汙穢。 《大般若經》說:美羹作穢汁想,即是不淨觀。行者在坐禅中,能看到大地沒有一塊乾淨的地方,對依正二報就不會再去貪求。禅者初觀不淨時,只觀一屍一國,蚌心還會乍興+巨廢。今修此大不淨觀,對欲的厭惡十分強烈。一切依“正,都是不淨
到了此時,欲心永息。 《摩诃止觀》是一心圓修,頓入妙觀的圓頓止觀,尚以下淨觀爲禅境,說明智者大師不愧爲東上的小釋迦。
淨上法門,以厭此欣彼爲思想基礎。省庵大師說:佛爲貪欲衆生說不淨觀,觀之既久,貪欲即除,可以越愛河而超苦海。因作《九想觀頌》以自警。現錄於後,以期共勉。
死 想
所愛競長別 淒涼不忍看 識才離故體 屍已下空棺 夜火虛堂冷 秋風素幔寒 勸君身在日 先作死時觀
脹 想
先作死時觀 須臾降脹加 身如盛水袋 腹似斷藤瓜 垢膩深塗炭
蠅蛆亂聚沙 曾因薄皮诳 翻悔昔年差
青瘀想
風日久吹炙 青黃殊可憐 皮乾初爛橘 骨朽十枯椽 耳鼻缺還在 筋骸斷複連 後人雖不語 對此亦潛然
壞 想
肌膚才脫落 形質便遭傷 爪裂半開肉 蛇鑽欲出腸 枯藤纏亂發 顯藓爛衣裳 寄語蟬娟子 休將書糞囊
血塗想
一片無情血 千秋不起人 淋漓塗宿草 狼藉汙埃塵 莫辨妍媸相 安知男女身 哀哉癡肉眼 錯誤假爲真
膿爛想
薄皮糊破紙 爛肉棄陳羹 膿血從中潰 蠅蛆自外爭 食鍺腸易嘔 洗狗水難清 不是深憎惡 何由斷妄情
啖 想
屍骸遭啖食 方寸少完全 不飽饑鳥腹 難乾饞狗涎 當年空自愛 此日有誰憐 不若豬羊肉 猶堪值幾錢
散 想
四體忽分散 一身何所從 豈唯姿態失 兼亦姓名空 長短看秋草 穠纖問晚風 請君高著眼 此事細推窮
骨 想
皮肉己銷铄 唯余骨尚在 雨添苔藓色 水浸上沙痕 牽挽多蟲蟻 收藏少子孫 風流何處去 愁殺未歸魂
燒 想
烈焰憑枯骨 須臾方熾然 黑透樹頭煙 妄念同灰盡 欲超生死路 此觀要精研 紅飛天際火 真心並日懸
上述這些內容,昭示人們不論修小乘禅觀,大乘止觀,或淨上法門,都要以不淨觀爲根本。因爲欲念不斷,淫心不除,修什麼法門,都是徒勞的。
《離欲的甘露法門不淨觀欲界衆生的自然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