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喜與悲之間

  喜與悲之間

  邱高興

  閩南佛學

  常聽人說:“不以物喜,不以人悲。”這句說似簡單,看似平常的話語卻包涵了很深的禅機。從古到今,潇潇灑灑地做到了這一點的人,恐怕不是太多。

  還有一句話說:“天下人熙熙而來,攘攘而往,莫不爲利。”“利”字當頭,喜悲之情總是難免。得之則喜,失之則悲,這也是人之常情。人爲了自己的生存,總是要趨利避害。如果人們能夠得利而避害,人們就會喜。反之人就會悲。雖然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之古訓,也往往成了許多人掩飾悲傷情緒時的一種感情流露。

  天下男男女女,卿卿我我,恩恩愛愛.所以者何

  那也只是爲了一個“情”字,得到了心上人則喜,失去心上人則悲。看看曆史上有多少部的愛情劇作,就會明白人世間有多少的悲歡離合。“情”字難了,喜與悲總是難卻。

  大凡人生在世,能使人産生“喜悲”之情的事總是伴隨人的一生的。古有範進中舉,喜得發瘋;今日更有人爲利、爲情悲得發狂,可悲乎

  可歎乎

  人生乃是一場真正的悲喜劇。人作爲這場悲喜劇中的主角,常常身不由己,受著命運的奴役。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擺脫命運奴役,“不以物喜,不以人悲”的道路。著名禅學家鈴木大拙先生說:“禅本質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藝術,它指出了從奴役到自由的道路。”

  那麼具體地說,禅提供的這條道路在哪裏呢

  處于喜和悲之間,保持你的平常心,這就是不爲喜悲所役的最佳方法。馬祖說:“平常心是道”,一浯道破了天機。“何謂平常心

  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聖。”(《江西馬祖道一禅師語錄》)人在世上走,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系總是要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情也總是要有的,關鍵的是怎樣對待這種利與情,這就要我們“無取舍”。“不以物喜,不以人悲”也正是講的這一點。

  平平淡淡才最真,處于喜與悲之間.“平常心”是道,這才是我們擺脫奴役,安撫我們那顆疲憊勞累之心的好方法。

  

  

✿ 继续阅读 ▪ 假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