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通于實相

  153、因果通于實相

  一個居士向清淨建議:師父,你平常講課大多講的都是些“因果、念佛”等佛學初級內容,我們都是老居士了,能不能給我們講點高深的?

  清淨講了一個“大道至簡”的故事:

  在美國太空總署第一次派太空人上太空時,他們很快發現圓珠筆無法在零重力的情況下工作。蘇聯人比美國人早上太空,于是問蘇聯人,蘇聯人說,這屬于我們的軍事機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派出衆多間諜前往蘇聯竊取情報。同時,爲了解決急需,太空總署投入大量人力和巨額資金研發了一種可以在零重力,倒置,水下,和幾乎一切表面包括在玻璃上書寫,溫度範圍從0攝氏度到300攝氏度的萬能的圓珠筆。

  而與此同時,情報人員也把情報竊取到了:蘇聯人用的是鉛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雲:“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以,因果一法的本體也是不二空性,大乘第一義谛。我們如若真實明了因果,也就通達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義。因果一法總持六度四攝,八萬四千法門,是無上真言,究竟了義。

  因果現象是佛陀所發現的宇宙運行法則,它不受天地龍神的管理和安排,自行運作,周遍法界,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因果法則提示我們:如果敢闖紅燈,交警就會罰你200元;如果交警和攝像頭沒捉住你,千萬不要認爲你能僥幸逃脫。你可能會因爲手機掉進廁所、扭了腳腕、刮爛西服、紮破輪胎、收到假幣、丟了錢包等等,總之會以一種極不愉快的方式損失200元。法律、紀律、戒律、倫理、道德、民俗等都是因果法則,都在講述因果規律,殺人放火、偷稅漏稅、以次充好、貪汙浪費、偷工減料、遲到早退、偷奸犯科、傷風敗俗等等,都將感受苦果,無人可以逃脫相應果報。因果面前,絕無冤案。世間冤案,看似很冤,其實不冤,只是在用假冤的方式,迂回間接完成不冤的因緣果報。

  鳥窠禅師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道林禅師,不住在寺廟裏,反而住在樹上,學鳥雀做了一個窩,後來就有人稱呼他“鳥窠禅師”。

  有一天,詩人白居易去拜訪這位鳥窠道林禅師,他一看到禅師搖搖欲墜的坐在樹枝上,就說:“禅師,您住在樹上,實在太危險了!”

  鳥窠禅師回答說:“太守,你的處境才非常危險!”

  白居易聽了以後,非常不以爲然。他說:“下官是當朝的官員,我會有什麼危險呢?”

  鳥窠禅師說:“薪火相交,縱性不停,怎能說不危險呢?”意思是說,功名富貴場中,勾心鬥角,浮沈不定,危險就在眼前。

  白居易聽了以後有一些領悟,不過他轉了一個話題,問鳥窠禅師說:“什麼是佛法的大意?”

  鳥窠禅師就答:“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白居易以爲鳥窠禅師會有什麼高深的道理開示,沒想到只是這麼簡單的二句話,就很失望地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連叁歲的兒童也知道呀!”

  鳥窠禅師說:“叁歲兒童雖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學習因果,便能通達佛法:佛雲“以戒爲師”,而戒律就是宣明因果律,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千經萬論,無非叁學。

  深信因果,自會如如不動:明了所承受的一切苦樂,都是自作自受,自會坦然接納,不再怨天尤人。不必怕白白努力,因果不會虧待任何人;不必圖僥幸,因果不會放過任何人。戒定慧現前,貪嗔癡自然歸于寂滅。

  觀察因果,便能了知無常:因勢已去,果報自滅,因果循環,遷流不住,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因緣和合,無常幻化。

  明白因果,即是般若智慧:明因識果,洞悉因緣,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心無挂礙,無滯無怖,行雲流水,遊戲人生,縱橫天下。

  遵循因果,即是無上修行:踐行因果,便是六度四攝。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六度四攝,落實因果,種種修行,無非因果。

  透過因果,豁然證悟實相:透過因果現象,契入實相本質。無常即是空性的粗相,般若即是實相的門牆,春天來了,夏天不再遙遠。

  《印光法師文鈔》談因果:

  今之聰明人,雖學佛法,以未親近具眼善知識,率皆專重理性,撥棄事修及與因果。既撥事修因果,並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輩,詞驚鬼神,究其行爲,與市井無知無識者無異。其病根皆由撥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上智者徒生憐愍,下愚者依樣妄爲。所謂以身謗法,罪過無量。增廣文鈔卷一複鄧伯誠居士書一)

  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衆生沈九界,如來證一乘,于心性毫無增減。其所以升沈迥異,苦樂懸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別耳。闡揚佛法,大非易事。唯談理性,則中下不能受益。專說因果,則上士每厭聞熏。……然因果心性,離之則兩傷,合之則雙美。故夢東雲。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增廣文鈔卷一與佛學報館書)

✿ 继续阅读 ▪ 執著于不執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