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心來自止妄

  145、清淨心來自止妄

  組織居士們在一個老年公寓打佛七期間,住在老年公寓的一位老人即將離世,于是大家排班給老人助念。老人走得很安詳,面帶微笑,唇紅齒白,四肢輕柔,如同睡眠。事後一個居士問清淨:“師父,我平常念佛妄想紛飛,片刻不停,煩得很。這次給老人助念,十幾個小時,聲音洪亮,心無雜念,一點也沒覺得疲倦,從未有過的殊勝感覺。這是怎麼回事?”

  清淨講了一個《法句喻經》的故事:

  過去有位比丘,每天都要到城外的屍陀林,路上要經過一位農夫的田地。一次,農夫生氣地罵比丘:“你是什麼修行人,在我的田地裏縱橫行走,留下這麼多腳印。”比丘告訴他:“我要打官司,找一個證人,所以才穿過你的田地。”這位農夫以宿世的因緣,到了該得度的時候。他暗自跟著比丘想去看個究竟。他看到空曠的屍陀林當中屍體狼籍,鳥和野獸吃剩的屍骸到處都是,有吃幹淨的,有沒吃幹淨的,有些像灰鴿子的顔色。很多蟲子聚集在屍體上爬進爬出,屍體發出的臭味讓人難以接近。比丘說:“這些鳥獸就是我的證人。”農夫很奇怪地問:“他們怎麼會是證人?”比丘回答他:“我的心病是有很多煩惱,我觀看這些骨骸惡露的不淨相,返回房屋反觀自身,從頭到腳和它並無兩樣,可是我這顆心仍然在各種境界中散逸,追逐虛假的欲塵,我就告誡自己的心:“心哪,你要知道,你不應當這樣起念頭,讓我下地獄下餓鬼道。”我是個凡夫,沒有解脫煩惱,而我這個賊子之心不聽從我,所以我每天去屍陀林爲他解說惡露不淨之相,而且和他商量:“心哪,你又粗暴又散亂而且錯謬不安定,你從今以後要改正,不要再造惡緣了。””聽了比丘這一席話,農夫感動得以手揮淚,哽咽無言。當時比丘和農夫在屍陀林當中觀想,都證到初果。

  我們的妄想紛飛,來源于對世事的貪著和對生死的淡漠。當我們面對一具屍體時,萬法無常就不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佛教術語。亡者的離世,如同當頭棒喝,在瞬間完成內心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人我是非的清空,讓我們生起智慧觀照,正念現前,清淨明朗,佛號聲聲,慈悲喜舍。由此可知,佛陀教授聲聞弟子無常觀、白骨觀是何等的偉大智慧。欲望如狼蟲虎豹,屍體如萬獸之王,屍體一出,妄想逃沒。看來今後打佛七,不妨中間擺一具棺材或者骨灰盒,要不幹脆組織在墳場打個七,想必效果會極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