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廟奴要出家

  138、廟奴要出家

  癸未年,學佛多年的清淨決定出家,但礙于父母家人,同學朋友,領導同事等的人情和臉面,加上難舍奮鬥多年才獲得的小烏紗帽和辛苦創辦的小企業,一拖再拖。爲此,時常掙紮于內心的兩種聲音:

  一種說:父母辛苦養育你多年,你要出家他們會傷心欲絕;領導培養教導你多年,你的出家會令他們的工作陷于被動;同事朋友看重你,你出家他們會遺憾難過;修行在哪裏都一樣,你上有老下有小,佛子當以孝道雙親,敦倫盡分爲本;你在家修學,可以引導家人學佛,功德無量;你出家讓他們對佛教産生偏見,斷其善根,罪過無邊。

  一種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叁界火宅,輪回路險;佛子當以出世爲大孝,人世富貴過眼雲煙,親朋眷屬同歸無常;參與佛教文化的弘傳才是真正有益之事,在山東政壇,有你也最多不過錦上添花,沒你地球照轉,在齊魯佛教,你的參與可能就是雪中送炭,善莫大焉;你死了,父母眷屬也會照常生活,即使你不出家,他們的生老病死你也幫不上忙;你放心出家,佛菩薩護法神會安排你家人的一切,他們的照顧要比你自己照顧可靠得多。

  長達數月的激烈論辯後,毅然決定出家。出家後,經過幾年的修學和努力,父母家人也在傷心煩惱過後皈依佛門,父母也都受了菩薩戒,並精進念佛,發願求生淨土。自己的修學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事實證明,當初選擇出家是對的。

  丁亥年,應邀參加東營天甯寺的籌備和建設,經過兩年半的努力,在廣大佛子們的協助下,天甯寺手續批複完備,建設順利,號稱世界最大的大雄寶殿封頂;一萬多人皈依佛門,一千五百人受了菩薩戒,印刷各類經書近百萬冊,放生慈善活動遍及全省。

  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外出講課修學時,總是牽挂寺院事務,貪心和我執也隨之而起,並開始爭名好勝:在一不留神間,已然淪落爲一個“廟奴”和“廟霸”。佛陀教導衆比丘: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爲的是防止比丘們貪著飲食,而“樹下一宿”則是爲了防止比丘“事實還俗”。試想,一個出家人如果在一棵樹下住宿久了,就會考慮把這棵樹整理一下,以讓自己住得舒適,繼而考慮裝飾一番,以看起來美觀,然後就會考慮挂上牌子,聲明該樹爲自己所有,最後會考慮收個徒弟交給他,以作繼承。

  于是,時常想發心“二次出家”修學,內心中兩種聲音又再次響起:

  一種說:本地居士們護持追隨你多日,你要離開他們會傷心欲絕;功德主爲建寺院承受巨大壓力,勒緊褲腰帶出錢出力,你的離去會令他們的工作陷于被動;同參道友看重你,你離開他們會遺憾難過;修行在哪裏都一樣,既爲政府也爲信衆,佛子當以建設道場,盡職盡責爲本;你在本地修學,可以建寺安僧,功德無量;你離開讓他們對佛教産生偏見誤解,斷其善根,罪過無邊。

  一種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叁界火宅,輪回路險;佛子當以出世爲本懷,陷入人情世故乃修道人之大忌,廟産眷屬同歸無常;參與佛法的民間普及才是真正有益之事,在天甯寺,有你也最多不過錦上添花,沒你地球照轉,在鄉村民間,你的參與可能就是雪中送炭,善莫大焉;你死了,天甯寺也會照常建設,即使你不離開,大事你也幫不上忙;你放心離開,佛菩薩護法神會安排這裏的一切,他們的照顧要比你自己照顧可靠得多。

  這一切,與出家前何其相似乃爾。看來,清淨已經“事實還俗”了。

  于是,清淨辭去一切虛名和職務,再次毅然出家,回歸山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