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見賢思齊
一次應邀到廬山東林寺講課。幾個居士一同前往,在火車上閑聊時,清淨問:“你們願意到朋友開的商店去買東西,是基于什麼心理?”居士們表示希望買到的物件“質量好,價格低,方便,照顧朋友生意,售後服務好”等等。清淨說:“我們東營有一個居士,和別人不一樣,在小商店、菜攤等買東西的時候,總要多付一點錢,而且從不挑挑揀揀。買朋友的東西,也要多付點錢。她的理論是:就是要讓朋友多賺錢,朋友嘛,認識我們了,老吃我們的虧哪行啊,朋友有錢賺,我才高興。”
到寺院後,清淨在山門外一個商店看中一件僧褂,問多少錢,店主說:“賣90元,師父自己買就是80元吧!”隨行的一個居士搶著付費100元,說:“不用找了,就100元吧。”清淨笑著說:“學得挺快啊!”居士也笑:“見賢思齊嘛,人家店主可以給我們讓利10元,我也要給他增利10元。”
自此再去東林寺,路過這家商店時,店主總要向人介紹清淨:“這個師父最好了,他帶的居士也個個都是修行人。”
《寶王叁昧論》: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則虧損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