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牛頓定律和鬼
一個居士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寺院,訴說自己被鬼跟著,壓得身上很難受,晚上從來不敢一個人在家,丈夫在單位值夜班時,就只好把婆婆叫來陪著自己。
清淨問誰說她被鬼跟著,居士說是因爲看了一個東北*老師講的光盤,自己感覺出來的。清淨說:鬼很忙,哪有空跟著你,你沒錢,也不當官,又沒什麼便宜賺,人家跟著你幹什麼?居士說:我過去造過殺業,說不定是冤親債主來討債呢!
清淨講了一個《杯弓蛇影》的故事:
從前有個做官的人叫樂廣。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裏來聊天兒。有一段時間,他的朋友一直沒有露面。樂廣十分惦念,就登門拜望。只見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臉色蠟黃。樂廣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問他的病是怎麼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說。經過再叁追問,朋友才說:“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見酒杯裏有一條青皮紅花的小蛇在遊動。當時惡心極了,想不喝吧,您又再叁勸飲,出于禮貌,不好拒絕樂廣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願的飲下了酒。從此以後,心裏就總是覺得肚子裏有條小蛇在亂竄,想要嘔吐,什麼東西也吃不下去。到現在病了快半個月了。”樂廣心生疑惑,酒杯裏怎麼會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見了,這是怎麼回事兒呢?回到家中,他在殿內裏踱步,分析原因。他看見牆上桂著一張青漆紅紋的雕弓,靈機一動:是不是這張雕弓在搗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動了幾個位置,終于看見那張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隨著酒液的晃動,真象一條青皮紅花的小蛇在遊動。爲了解除朋友的疑惑,樂廣馬上用轎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請他仍舊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舊用上次的酒杯爲他斟了滿滿一杯酒,問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麼東西?”那個朋友低頭一看,立刻驚叫起來:“蛇!蛇!又是一條青皮紅花的小蛇!” 樂廣哈哈大笑,指著壁上的雕弓說:“您擡頭看看,那是什麼?”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頓時覺得渾身輕松,心病也全消了。
因緣果報和六道輪回是佛教的基本理念。佛教認爲,因果律是自然法則。宇宙各種事物在生成變化之過程中,皆有其因果作用,此一定理,可以包括物質現象和人類爲謀求生存福樂而作的一切行爲活動,其範圍不受空間、時間的限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物質的因果;作善受福,作惡受殃,是行爲的因果。所謂因果律,在物理學中表現爲“牛頓第叁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佛教所說的“冤親債主”,是指我們的行爲活動對其他生命所産生的作用,在反彈回來之後所産生的力量的“人格化”描述,屬對應初級學佛的方便表述,並非特指有一個具體的生命體跟隨討債索命。例如:我們一拳打在牆上,牆體的反作用力會讓我們的手産生劇痛,如果打得重,甚至會造成我們手臂骨折。數月後,我們的手可能還會疼痛,這只能說明我們拳頭和牆體産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造成的影響深遠巨大,而不是說“牆體的鬼魂”跟著我們報複了這數月。
我們與其他生命所發生的行爲關系在具體行爲結束時,即停止對撞,但行爲所産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卻在自然法則中相續。傷害他人,會得到傷害;關懷別人,會獲得關懷。“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任何一個懂得因果道理或者禅定功夫到位的人,都可以通過某人所受的果報,大致推究或者觀想出此人的業因。這便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刑警可以根據蛛絲馬迹找出真凶一般。
“鬼道衆生”在六道中代表了“苦難、貧窮、愚癡、牢獄、失去自由”的生命群,與人類處在完全不同的維次空間。我們所受的善惡果報,是由因果法則來完成,而不是鬼神自行複仇的結果。我們應深信因果,念佛誦經,忏惡修善,改變業因,化解冤業。絕不能聽信外道神棍別有用心的迷信論調,誤認爲鬼道衆生“神通廣大,無所不能,自由來去,想報複誰就報複誰,想跟著誰就跟著誰”,導致自己疑神疑鬼,幻聽幻覺,誘發癔症,嚴重者甚至走火入魔,精神分裂。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由心想生”。學佛要正信,不要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