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祈願具德善知識長久住世
“祈願具德善知識長久住世”這句話,清淨在回向和發願時經常應用,但大多是作爲一句套話來用。然而,在恩師圓寂後,清淨失去依祜,在空前的落寞無助中,真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淒楚哀痛,才體悟到這句話的真實義。
大悲恩師圓寂,人天同哀。恩師于清淨,有教誨示範之恩,有庇蔭接引之德。而今恩師西歸,徒留孤兒清淨,捂面哭泣,淚雨縱橫。恩師一生艱辛,備受磨砺,早年受教于倓虛法師座下,備受錘鉗,一生受其影響,始終以弘法利生爲己任。恩師法緣很廣,來拜訪的信衆絡繹不絕,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有一些性情古怪,恩師在待人接物時始終保持慈悲謙和,諄諄教導,噓寒問暖,不厭其煩。恩師福報大,一生建寺十余座,經手資金數千萬,生活卻保持簡樸惜福,從不奢華浪費。每日洗漱用水在臉盆中不超過四指,早上洗臉洗手後,臉盆內的水用一天,晚上再添一點熱水洗腳,然後倒在草叢中澆樹澆花。一張餐紙也是折來疊去,反複使用。
恩師不涉政治,不好繁華,不慕虛名,不蓄財物。往生後沒留下一張字畫、古玩、文物和其他收藏品。恩師資曆老,對于教相儀軌特別精通,後學來參訪,從不保留,總是耳提面命,諄諄教導。晚年身體不適,不能登壇說法,對于前來造訪者總是苦口婆心,千叮萬囑,教以念佛。每次見到清淨,總是勉勵清淨要講經說法,廣度衆生。作爲弟子,清淨對恩師的修證和德望,高山仰止。恩師平和的話語,質樸的教法,慈父般的微笑,所散發出來的安詳光芒,全都是清淨不可磨滅的回憶。
清淨剃度後,業緣所使,一直在南方流浪漂泊,親近恩師的機會很少,與恩師相處的記憶,也是支離破碎。但恩師于人于法的態度,卻已足夠清淨窮其一生來禮拜揣摩,追慕效仿。恩師預知時至,圓寂前一天,清淨在恩師身邊打引罄領衆念佛,恩師讓侍者仁法師告訴清淨引罄聲音再大一些,並以手勢示意敲兩下。(事後思維,恩師是否是在提醒清淨,在今後的弘法活動中應更精進一些?)
清淨感恩師尊浩瀚之德,無以爲報。唯有發願繼承恩師遺志,以綿薄之力,盡未來際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甘做衆生馬牛奴仆,以回報師恩于萬一。將此身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
祈願具德善知識長久住世。至誠祈禱恩師倒駕慈航,乘願再來。
偉哉恩師!年少落發,修學湛山;得法倓老,勤奮務專;駐錫齊魯,慧日高懸;單丁舉廢,插草開山。廣化大衆,多造伽藍。經營濟度,仔肩荷擔。屈己宏道,譽盛彌謙。慈悲喜舍,功利雲煙。毀不撄辱,譽亦何歡。生死去來,心無挂牽。色身有盡,慧命無限。乘願而來,示滅隨緣。百年一瞥,因果循環。佛道無上,衆生無邊。誓願未竟,成佛不先。師之福德,感動人天。師之行業,薪火永傳。靡有遺憾,複何恫焉。尚飨!
——無行弟子仁續(清淨)伏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