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我的心情我做主
一個居士哭訴自己的委屈,做了很多事,卻被誤解,問有沒有聽到關于自己的謠言。
清淨講了一個孔子的故事: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肮髒的東西掉進鍋裏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爲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說呢?”
清淨說:連孔子這樣的聖人都會誤解他人,所以誤解和被誤解也是人之常情,很快就會過去了,不要放在心上。居士說:那我現在做的這些事還要做嗎?要不我幹脆不管了。
清淨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作家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那朋友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但報販卻冷口冷臉,沒發一言。他們繼續前行時,作家問道:“這家夥態度很差,是不是?”朋友說:“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作家問:“那麼你爲什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朋友答道:“爲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爲?”
當我們的心情好壞取決于別人的態度時,我們便使自己萎縮爲一個可憐的受害者,抱怨與憤怒便會成爲我們生活的全部。我們的埋怨,其實是一種責任推卸和負擔轉嫁:“我這樣痛苦,都是你們造成的,你們要爲我的痛苦負責!”我們可能主宰不了世界,但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情。在生命相續中,身邊的環境、人和事件都會傳送給我們各種各樣的信息,一定要記住:我的心情我做主。
《入菩薩行論》雲:故于諸空法,何有得與失?誰人恭敬我?誰複輕蔑我?苦樂由何生?何足憂與喜?若于性中覓,孰爲愛所愛?細究此世人,誰將辭此世?孰生孰當生?孰爲親與友?如我當受持,一切如虛空。
再介紹一段很好的話: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地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如果,對我有不滿意的地方,請一定要對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