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結善緣,隨順因緣

  101、廣結善緣,隨順因緣

  一個居士非常郁悶地說:“前一段時間我認識一個同修,非常談得來,也很關照我,和自己的親人一樣。可是關系忽然間就冷了,這幾天我去見她,竟然不怎麼搭理我了。我很奇怪,也很難過,我們之間也沒發生矛盾。實在想不通這是怎麼回事,師父您認爲呢?”

  清淨給她講了一個“七天供養”的佛經故事:有一次,一位大富長者備辦了上好飲食,恭請佛陀及弟子們到家中應供。一連幾天,到了第七天中午,佛陀告訴弟子們說:“我們在這裏只有七天的福報,長者供養我們的緣份已盡,我們還是早點回去吧!”阿難覺得很奇怪,說:“長者招呼我們如此殷勤,絕不可能明天就變冷淡。”當天佛陀與弟子們返回靈鹫山。翌日,阿難又獨自下山到長者家中,結果空缽而返。佛陀于是說明了這件事的原因:“無量劫以前,我是一位修行人,在一個嚴寒的冬天裏禅坐,見到一只虱子正挨餓受凍,于心不忍,就將那只虱子放在油膩處養活了七天。現在這一位長者就是從前的那只虱子,因爲過去我曾養他七天,所以今生只受他七天的供養。”弟子們聽了佛陀的開示,都生起正念,一致贊歎因緣果報的道理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馬勝比丘向舍利弗偈曰: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緣聚時,事出有因,無須驚喜;緣盡時,果報如此,切莫傷感。花開花落,法爾自然;緣聚緣散,本來如是。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總會走。學佛人要平常心對待平常事。所謂隨緣就是:廣結善緣,隨順因緣,來者不拒,去者如煙。

  朱元璋和農夫的茶緣: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巡探訪民情,到一古廟忽覺口渴,有一農夫適時奉上一杯茶,明太祖感激之余,賜農夫爲縣令。當地一名書生聞曉,心裏極爲不平,便于古廟作一對聯: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翌年,明太祖重遊此廟,見此對聯,知道是針對自己而題,遂提筆寫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所謂善因善果,無論修行弘法,還是做人處事,廣結善因善緣很重要。佛子當以平常心慈悲心,隨時隨地,以身語意,與所有衆生結善緣,若無力結他人緣,就讓人家結你的善緣。如果你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行,處處都需要別人照顧,那你就用感恩心來歡喜接受他人的結緣,這同樣是善緣。

  

✿ 继续阅读 ▪ 向大衆沈痛忏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