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你的煩惱真的減少了嗎?

  62、你的煩惱真的減少了嗎

  

  一個居士來到寺裏,和清淨談了一上午,談了一些自己的生活,講了當前佛教的很多存在的問題,告訴我看了很多書,每天念佛,最後說:“自從學佛念佛後,我的身體好了,事業順了,家庭也和睦了,現在煩惱少多了。” 清淨問她:“你的煩惱真的減少了嗎?”她說:“是啊!”“你再好好想想。”居士沈思了片刻說:“好像還有一些。” 清淨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朝叁暮四》的故事: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裏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人們稱它爲狙公。老人和猴子們商量說:“我每天早上給你們叁顆栗子,晚上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猴子們聽了,都認爲太少了。于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非常不願意。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叁顆,這樣該可以了吧?”猴子們一聽,早上的栗子變成四個,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清淨說:“你身體好、事業順、家庭和睦了,看上去煩惱減少了,其實它們只是出去一趟穿了一件馬甲,你就不認識它們了。”居士很疑惑,清淨告訴她:“如果不能在心性上用功,體悟空性正見,想減少煩惱是不可能的。你身體多病的煩惱沒了,卻又多了購買衣服化妝品等等的煩惱;你事業順了,減少了同事們的煩惱,卻增加了和學佛同修們的煩惱;家庭和睦了,卻增加了修學法門、與師父、道場、其他宗教的煩惱。因此,你的煩惱並沒有減少,只是換了一種存在形式。”居士思索了良久,說:“經師父一提醒,感覺確實如此,那我該怎麼辦呢?” 清淨說:“要在修心上下功夫,體悟苦空無常無我,念佛之余也要讀讀《金剛經》、《心經》和《六祖壇經》,要悟一悟。”

  菩提心、出離心和空性見乃佛法的核心。佛學知識可以引導我們契入空性,獲得解脫,但即使掌握部分理論也決不等于證得空性。若缺乏止觀基礎,兼無明師點撥,往往理解的都是似是而非,于生命改善並無太大作用。正因爲如此,不少人雖讀經念佛,談玄說妙,依然習氣深重,煩惱不減。其所學習的佛學知識不但沒有令自己放下我執我見,反而更助長了我執我見,甚至以自己所學武裝了我執,令它更加強大,樂于辯論,顯示博學,目空一切,處處挑戰,難以馴服,實在是可憐憫者。

  明心見性是解決煩惱的根本,但由于被人推得難于上青天,致使無人敢于問津。其實證得“明心見性”,“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並非不可能。只要多多靜慮思維,把學佛當“減法”,每日減少習氣偏見,觀想所思所作無非“夢幻泡影,如露如電”,某一日,自會有某種信息、言辭、事件令人猛然契入,盡知虛妄,了不可得。自此再翻閱祖師禅鋒機語,萬般公案,統通領略,一切無非醒人說夢而已。世間事理,處處圓融,即當如是,如是如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