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何苦如是兩頭鳥
從前在雪山下,有一只兩頭鳥,這只兩頭鳥雖共用一個身體,卻有完全不同的思想,一頭叫念堂,一頭叫居林。有一天,在樹林裏,忽然從樹上飄來一朵香花。居林正在睡覺,醒著的念堂就想:“看它睡得那麼熟,還是不要叫醒它,反正我雖然獨自吃了,我們一樣都可以除掉饑渴,得到這朵香花的好處。”于是,就默默地把那朵香花吃了。過一會兒,居林醒來了,覺得腹中飽滿,吐出的氣充滿香味,就問念堂說:“我在睡覺時,你是不是吃了什麼香美微妙的食物?我怎麼覺得身體安穩飽滿,聲音美妙,感覺這麼舒服。”“你睡覺的時候,有一朵摩頭迦華落在我的頭旁邊,我看你睡得很熟,又想我吃和你吃並沒有分別,就獨自把它吃了。”居林聽了,心裏很不高興,從內心深處生起瞋恚嫌恨的心,心想:“你有好東西吃,也不叫我,你等著瞧吧!下次我讓你吃些壞東西害死你!”
過了不久,兩頭鳥經過一個樹林,居林看到林間有一朵毒花,起了一個心念:“好,害死你的機會來了。”就對念堂說:“你看那裏有一朵很好的花,我不舍得吃,你來吃吧。”念堂聽了後就心懷感激地把毒花吃下去。結果,由于共有一個身體,兩頭鳥就一起被毒死了。
這是記載在《佛本行集經》的故事,釋迦牟尼佛說這個故事來告誡弟子,教內的诤論是多麼的愚蠢,互相間的爭鬥傷害的是整個佛教,門戶、道場之間要和合共處,免得將來讓當地佛教走入一個無可挽回的境地,個人還要背上“破和合僧”的地獄惡報。
在《雜譬喻經》裏還有一個類似的頭尾爭大的故事:
從前有一條蛇,頭和尾經常自相爭吵。頭對尾說:“我應該比你大。”尾對頭說:“應該是我大。”
頭說:“我有耳朵能聽,有眼睛能看,有口能吃,走時在你前面,因此應該我爲大。”
尾說:“是我讓你走,你才能走,如果我不讓你走,你就完蛋了。”
于是,蛇尾就繞樹木叁圈,叁天都不肯放開,蛇頭無法去找食物,饑餓垂死,只好對尾說:“請你放開吧!讓你做大就是了。”尾聽了非常高興,立刻放開樹木。頭就對尾說:“你既然比我大,就讓你在前走吧!”
尾興奮向前走,才走不到幾步,就掉落到火坑去了。
頭尾爭大的故事用在佛教內部,讓我們知道和合共修是非常重要的,其實頭與尾都是同樣重要,做頭的人應把頭做好,而做尾的人也應盡力把尾做好,人盡其才,才是佛教之福。如果人人想爭大,不但容易心生憤懑,甚至大家相攜墮入火坑。
我們所做的一切,如來悉知悉見,功不唐捐,因果分明。
——將此身心奉塵刹 是則名爲報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