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系統地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自佛教傳入,漢譯佛經日多,但所譯多滯文格義,不與原本相應,羅什通達多種外國語言,所譯經論內容卓拔,文體簡潔曉暢,流通極廣。羅什一生致力弘通的法門,當爲般若系的大乘經典,與龍樹、提婆系之中觀部論書的翻譯。所譯的經典,對我國佛教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中論》、《百論》、《十二門論》,道生傳于南方,經僧朗、僧诠、法朗,至隋吉藏而集叁論宗之大成;再加上《大智度論》,而成四論學派。此外,所譯的《法華經》,肇啓天臺宗的端緒;《成實論》爲成實學派的根本要典;《阿彌陀經》及《十住毘婆沙論》爲淨土宗所依的經論;《彌勒成佛經》促成了彌勒信仰的發達;《坐禅叁昧經》的譯出,帶動了“菩薩禅”的流行;《梵網經》一出,中土依之而傳大乘戒;《十誦律》則提供了研究律學的重要資料。
本經是淨土叁經之一,內容敘述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的清淨莊嚴、諸佛真誠贊歎衆生往生淨土、六方諸佛的印證,及持名念佛、往生不退等,使淨土信仰明確而平易。茲概述如次:
一、阿彌陀經的理想世界──極樂淨土
西方極樂世界的極樂淨土,在淨土當中,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淨土,茲分爲四點說明:
□是時空無限的世界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命、無量光明的意思。說到無量壽,就是時間無限;說到無量光,就是空間無限。我們往生到極樂淨土裏,就和阿彌陀佛一樣,生命是不會死的,因爲是無量壽命;到了阿彌陀佛的世界裏,我們的慧命,就如光明一樣,遍滿一切,因爲是無量光明。如經雲:“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只劫,故名阿彌陀。”
在極樂世界裏,就時間來說,無有寒來暑往,微風吹動,氣候永遠是清涼舒適的。就空間來說,在我們的世界裏,常常爲空間的問題感到困擾,不是嫌小,就是擁擠不堪,有時從這個地方要到那個地方,必須要趕路,要坐車,非常不便;在極樂世界裏,每個人都能飛行自在,因爲大家都在時空無限的世界裏生活。
□是生活自在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爲了每日衣食的問題而感到不自在,現在雖然有瓦斯、電器,但是仍然要爲燒煮而忙;極樂世界的人,生活就很自在很美滿,他們吃飯,不像我們要有菜有飯吃下肚子才會飽,他們只要念佛念法念僧就會飽了,有時不一定用嘴吃東西,眼睛也可以吃,眼睛觀看阿彌陀佛的莊嚴相好就可以飽了。有人也許會覺得很奇怪,不容易相信,舉例說,當大家看電視,看電影,看小說,看得精彩的時候,就會忘記了吃飯,忘記了肚子餓。因此,在極樂世界裏,同樣的,看阿彌陀佛的聖像就可以當飽了。
耳朵也是一樣,聽到風吹的樹聲,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及百鳥和鳴的音聲,就如同聽到阿彌陀佛的說法,肚子就可以飽的。如果肚子餓了,只要一手摸四邊七寶所成的階道,七寶所成的建築物,身體感受到極樂世界那種莊嚴的氣氛,就會飽了。
除了用眼、用耳、用鼻、用舌、用身可以使身體飽滿,另外眼睛閉起來不看,耳朵塞起來不聽,只要用心觀想,禅定之中,所謂禅悅爲食,也可以當飽的。
吃是這個樣子,那麼穿是怎麼樣呢?我們這個世間,氣候有冷有熱,所以衣服就有增有減,但是在極樂世界,沒有寒暑的變化,身體永遠都感到很自在,因爲他穿什麼衣服都不會覺得太冷或太熱。而極樂世界裏的衣服之所以既不冷也不熱,那是因爲它是一種自然而隨心所感的衣服,要穿多大就多大,要穿多柔軟就多柔軟,要它多舒服就多舒服。
極樂世界的住是怎麼樣呢?在極樂世界裏,一切都是七寶所成,是黃金鋪地。極樂世界,說到建築,它有建築的藝術美,說到風景,它有燦爛的天然美。如經雲:“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砗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極樂世界裏的行,不像我們有摩托車、計程車、小包車、公共汽車等,它在時空無限的世界裏,人人都是飛行自在的。如經雲:“其國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是社會和樂的世界
在物質上,它永遠沒有匮乏;在人際上,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絕對沒有人我是非的現象。社會上的和樂,不必爲物質來爭執,不必爲名利起糾紛,大家都是蓮華化生,大家都是來親近阿彌陀佛,一師一道,是一個非常和樂的世界。
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老的現象,更沒有死亡的悲哀,所以極樂世界用不著人壽保險、安全保險、災難保險,不必設保險公司,極樂世界本身就是保險公司。
極樂世界的人,不會生病,所以不必設立醫院。
在極樂世界裏,沒有治安問題,人們不必爲房子的門鎖操心,門整天敞開都沒有關系。
在極樂世界裏,彼此互相關照,互相和愛,大家每日禅悅爲食以後,各以衣□,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他們飛行遊樂,無牽無挂,社會就是那麼的自由,那麼的和樂。
□是天下一家的世界
在娑婆世界,不論我們是富貴,是貧賤,是聰明,是愚笨,只要人人欣慕極樂世界,願生極樂淨土,稱念彌陀聖號,人人都可生到極樂世界,就算罪業深重的人,只要他具備信願行,就能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實在是一個天下一家的世界。
二、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
往生淨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也就是所謂的“淨土叁資糧”。缺此叁事,則絕難到達。即:
□信仰:信有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發願:發願願生彼國。
□修行:以培植善根福德因緣,發菩提心爲正行;一至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爲助行。
于此叁資糧中,複有連帶關系,先由信生願,由願生行;信若不具,則願、行皆不成立。
叁、六方諸佛印證勸信及護念不退
經文中引述東、南、西、北、下、上六方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勸諸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如:
東方:阿□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
南方: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
西方: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
北方: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
下方: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
上方: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
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
這是證明念佛往生之教是真實不虛,並對念佛者說示諸佛護念的現生利益。
四、贊佛重法
佛陀稱贊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亦稱贊佛陀在娑婆國土,五濁惡世,能成就佛果,並爲諸衆生說此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甚爲希有難得。此由諸佛贊歎佛陀功德,也就是顯了法的功德。
本經異譯本有二,一爲劉宋求那跋陀羅所譯的《小無量壽經》一卷,早已佚失,現僅存咒文與利益文;二爲玄奘大師所譯的《稱贊淨土佛攝受經》一卷。其中,羅什譯本,譯文簡潔流麗,流通最廣。
本經今收錄于《高麗藏》第十一冊、《碛砂藏》第十冊、《龍藏》第叁十六冊、《卍正藏》第十七冊、《大正藏》第十二冊。本經的注疏甚多,較重要的有:
□阿彌陀經義記 一卷 隋.智顗說
□阿彌陀經義述 一卷 唐.慧淨述
□阿彌陀經疏 一卷 唐.窺基撰
□阿彌陀經通贊疏 叁卷 唐.窺基撰
□佛說阿彌陀經疏 一卷 新羅.元曉述
□試效法阿彌陀四十八願,列舉吾人的大願。
□試述如何建立現世的極樂淨土。
□試述淨土叁經在佛教的地位如何?
□試述《阿隬陀經》的理想世界。
□往生極樂淨土的條件是什麼?
《《淨土叁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