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與迷信

  佛法與迷信

  佛法就是科學,因爲佛法是覺悟人生嘛,人有覺悟了就是科學了,人沒有覺悟就是糊塗人,就是愚蠢的人了。那麼糊塗人、愚蠢人就給社會帶來什麼樣呢?在家庭就給家庭帶來無量的痛苦,在社會就成爲社會的一種負擔。有糊塗人、有愚蠢人,這是表達人類進化不良。

  人沒有良好的信仰就是實在的迷信。如果人能有一種良好的信仰,自然就在個人的本分上不會過分。正因爲人沒有良好的信仰,你有過分,我有過分,所以才造成社會混亂,治安不良。佛陀觀察人與人之間爲什麼會有貧窮與富裕的差別、健康與痛苦的差別,發現是因爲人的進化有差別,人的信仰有差別,所以才造成了貧富差別、健康與痛苦的差別。

  有信仰的人就有一種進化的理念觀,沒有信仰的人都是爲個人所打算。那麼講到信仰,也可能有的認爲信教的人才有信仰,不能這麼說。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信仰,每一個黨派也都有每一個黨派的信仰,雖然不一樣,但是基本上目標都是爲這個大自然的完美而努力,爲人類進化而共同努力。

  迷信就是不講科學地、沒有什麼依據地、糊糊塗塗地去相信一件事。今天的社會,物質文明發達了,但是人類自身的文明並沒有跟得上。所以我們真正有信仰宗教的公民,應該比不信教的人更加明白自己,應該比沒有信仰的人有進步,比沒有信仰的人更加明白和理解社會。

  有些人說:我們信仰佛教的人,不需要去理解社會。如果不需要理解社會,等于我們的慈悲和愛心不存在了,大家聽懂嗎?(衆答:聽懂)既然佛教以慈悲爲懷,“慈”就是要有良好的愛心,“悲”就是要在行動上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幫助一個人是小慈悲,能完美大自然是大慈悲!所以佛的慈悲就是關心大自然、進化大自然、完美大自然,菩薩的慈悲僅僅是考慮在衆生的痛苦上。

  大家沒有想到,佛爲了挽救大自然是更加辛苦。我們凡夫是爲了一個拯救自己命的人而感恩,都沒有感恩爲全人類、爲整個大自然努力的人。所以我們學佛人要真正做到:上報四重恩——報佛恩、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師長恩。

  如果我們人類能做到生命的相互尊重,自然就沒有什麼戰爭,也沒有什麼是非,也沒有什麼矛盾。所以佛陀看到大自然要挽救,最關鍵是人類的改良,提倡生命的平等。如果人人做到生命的平等、尊重,沒有相互傷害,沒有只爲個人享受,也考慮到對方的痛苦,那麼自然得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社會的和諧是來自生命的尊重。願望我們學佛人真正做一個尊重生命的使者!

  我們佛教也有可悲之處。本來佛教是超科學、超宗教、超所有一切的學問的,因爲佛教的發展過程中,沒有人完全把佛陀的思想概念道破出來,所以現在人們來到寺廟,認爲上兩支香就叫做佛教弟子,也叫做信仰佛教了。其實這種做法是婆婆媽媽的佛教,也是實實在在的迷信。

  如果你真正有信仰,佛教提倡知足常樂,你做到了算你是信仰了;如果你真正有知恩、感恩、報恩之心,那才算你是佛門弟子;如果你能做到:我愛人人從我做起,我爲人人從我做起,那麼你就是當今的菩薩;如果我們真正能做到:學爲人師,行爲世範,不看別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對不對,那麼我們就是接近佛了,也是未來的佛了。

  不生煩惱,沒有我見,所做的一切沒有我相,那就是佛,就是當今的佛;如果我們能做到所見一切痛苦都有同情心,去拯救這些痛苦人,就是當今的菩薩;如果我們能做到艱苦耐勞,修行完善自己,能完善本份就是當今的羅漢。

  能圓滿本份是佛,能發揮本份是菩薩,能完善本份是羅漢,一點做不到就是地地道道的煩惱凡夫。是煩惱凡夫,我們就要在六道輪回轉來轉去。大家願意做什麼樣的人啊?(衆答:做佛!)

  佛很慈悲,他示現在世間說法四十九年,教育我們明白到:

  要做一個知足常樂的人;要讓生命有依靠,就要做一個知恩、感恩、報恩的人;要給我們生命的福報緣份廣大無邊,就要做到:我愛人人,從我做起,以愛心來付出結緣十方。有了對十方的同情,我們就擁有十方的緣份。

  爲了更好地理解到位和做到位,我們要尊師重道、親近善知識。得到善知識的指導以後,我們才能很好地依教奉行。當我們做到位,有良好的經驗了,就能用我們的行爲感化周圍,願周圍也跟我們一樣共同離苦得樂。大家願意做這樣的人嗎?(衆答:願意。)

  可是也有人說:做到很難啊!對不對?我有一句話:做到不難,不願做到才難。你做到了,就會離苦得樂;你做不到了,你才有煩惱無邊、痛苦無邊。所以不願做到才難。願不願意做到啊?(衆答:願意。)如果大家願做到,現在阿彌陀佛也聽到了,觀世音菩薩也聽到了,等下一定成全你們做得到。

  謝謝大家!

✿ 继续阅读 ▪ 怎樣做命才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