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6、隱密暴露

  46、隱密暴露

  世間每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隱密,而隱密也有善的也有惡的。譬如“隱惡揚善”隱人家的過錯,而揚人家的善德即是善的。反過來說,把人家的過錯秘密公開出來,人家的善心善行隱藏起來,即是惡的,對別人如此,對自己呢?對自己即相反的,有一點過錯即應吐露出來讓人家知道于表示忏悔。無論有多大的功德或善事都隱藏起來,不要讓人家知道,這才是君子的作爲。佛法說:叁輪體空,才是無限的功德。

  從前有一個村莊,裏面的村民有一群偷牛的集團。既然偷牛的集團就必有偷牛的技巧妙計和集團的運用,才能夠做得幹淨俐落從未敗露,在村莊附近有飼養了一頭牛的人家因爲防犯的很周密,這個集團每次想要偷他的牛都沒有辦法下手。

  有一次全體偷牛的集團商議,終于想了一個調虎離山的妙計。由團長分配工作,有人專門裝作演戲的人在飼牛那家一裏多遠的地方演戲。首先敲鑼打鼓,裝作很熱鬧的樣子,其目的在勾引那飼牛的人去看戲,好讓自己人去偷牛。

  有的人分配爲探望隊,隨時察看養牛那家的動靜,有的人分配偷牛,有人分配屠牛,燒煮牛肉的人都分配安排得妥當。人總是喜歡熱鬧的,養牛的人聽到鑼鼓喧天,難免好奇心就跑去看熱鬧,探望隊密報偷牛隊,偷牛的人便悄悄的把那條牛牽出,交給屠牛隊,一直進鍋燒煮一貫作業,幹淨俐落。

  養牛的人回家不見牛了,心裏很焦急,只好耐著性子,慢慢的調查,最後終于調查到是偷牛集團所爲,他不動聲色的進入偷牛的集團裏求見團長。“請問你是這裏的村主嗎?”“這裏沒有村主”團長一口否認。“前天你在這個村莊嗎?”“我住的地方沒有村莊。”“你們村莊前面有一個池塘是嗎?”“沒有。”“有一顆樹嗎?”“沒有。”“你們是不是在村莊東邊偷牛?”“沒有東邊。”“當你們偷牛的時候是不是某時?”“沒有某時。”一問叁不知並一概否認。

  “從來沒有村莊,沒有樹,那裏沒有時間和空間、東西南北的道理。事實統統都有,可見你們作賊心虛。”這個人是主謀偷牛的人,但他卻從頭到尾否認所有的問題,反而暴露了他的謊言,最後偷牛的人自覺理虧,才坦誠的承認了偷牛。

  世間每個人都有隱密之事,而此隱密正顯著一個人的忠奸正邪,人格的高低,有人隱密著私房錢,有人隱密金屋藏嬌,有人隱密著殺、偷、淫、貪汙欺騙等罪惡。可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終有一天會暴露出來。

  有人隱藏著自己的技藝秘訣,或醫藥的秘方,或工作的經驗所得秘訣而不肯教人。人總是自私的,肯將自己經驗秘訣公開,即是人格高人一等的人。反過來說,事事隱密,做錯了事也不肯承認,人格就漸漸低落,古人說:“世人熟無過,改非爲聖賢。”

  佛法是忏侮主義,不論過去多少世多少罪業,若能忏悔即可以消滅。問題是忏悔的誠意如何?或該過錯的心消滅了沒有。一分的消滅即消一分的罪業。若是隱藏起來即無論再過千生萬世,罪業都還存在,所以經中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继续阅读 ▪ 47、當鳴不鳴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