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摹仿國王
世間萬事最初都是摹仿而來,譬如小孩學走路、讀書、學寫字、學圖畫、學技藝等等。那一個不是摹仿而來。可是摹仿也有好的摹仿,壞的摹仿,正當的摹仿,邪途的摹仿。所以有利也有害。有成功也有失敗。也有進步,也有落伍之別了。
從前有一位流浪漢,很喜歡摹仿人家。他也會摹仿很多畜生的叫聲,尤其是狗叫聲,更會飼養狗,所以被國王召去,做飼養狗的狗官。如果他安分守己的做他的狗官也沒有什麼。可是他一心想要升官發財,一天到晚動腦筋,怎樣才能升官或發財?
有一天他和管禦花園的園官,管廁所的糞官,聊起來說:“耶!你們想不想升官發財啊?”“想,常然想啊!”“我們來研究研究,怎樣才能升官發財。”“我認爲只有努力才有希望。”另一個說,“必須鑽營門才有可能。”又一個說:“只要討國王的喜歡,就可以升官或發財。”怎樣才能討國王的喜歡呢?”“還不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只要學他的樣子,國王必然喜歡。”第二天國王來了,這位狗官就小心翼翼的看國王的動作,國王眼睛連續的轉動,他也學連續的轉動。國王咳嗽,他亦學咳嗽。國王問:“你的眼睛有毛病了?或感冒而咳嗽?”
他說:“報告大王,我眼睛沒有毛病,亦沒有感冒,只得了討大王的喜歡,而摹仿大王的動作。”國王聽了,不但沒有喜歡,而且很生氣的說:“你好大的膽子,我做國王,你也學做國王是嗎?來人啊!把這個狗官抓去重重的打五十棒,然後把他趕出宮去!”
他不但沒有升官,反而被打了一頓,飯碗也丟了,又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聰明反而被聰明誤,其實這不是聰明,是利欲搞昏了頭,而所作所爲都是利欲的奴隸,即是愚癡的行爲了。
小孩子在幼童時代,事事必須摹仿大人的行爲。世間的商品很多都是摹仿人家的,或摹仿商標作假貨。落後的國家,必須處處摹仿科技文明發達的國家。若是事事不用腦筋,而一味摹仿必永遠也是落伍。
佛教被人摹仿的事也很多。譬如唱念、做法會、做佛事、普施放焰口等等。有人摹仿日本和尚,可以娶妻也可以吃肉,又當一個寺的住持,不僧不俗。好的地方沒有學到,不好的卻統統接受過來,這種摹仿是進步呢?或自甘墮落?我想和那狗官摹仿國王是一樣的道理。
摹仿求進步,或是摹仿而失敗,各人的摹仿動機不一樣,或存心良不良也有關系。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乃及全世界,必有它的特殊之處。也經過時間的考驗,經許多人努力宏揚,才有今日的金字招牌。外道欲摹仿佛教,也只在皮毛裏學,學不到佛法的內容,只爲兩邊取利而已。
不知佛教可貴之處,在于修行、持戒、梵行。只學佛教儀式唱念,成了不倫不類的教門。若本是異教徒,而欣慕佛法,又不能完全改,只改成半神半佛,那又無可厚非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