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2、聞過即怒

  12、聞過即怒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愛面子的動物。就算一個癡癡呆呆的人,也不願人家說他的壞處。尤其是愛面子的人做事好勝,只欲成功不能接受失敗和恥辱。可是世間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而且一切成功的事,都經失敗而來。自尊心重的人就經不起打擊,而懊惱喪志失意,或走上自我毀滅之路。這是很危險的事情,要知世間那一件輝煌的事業,不是從種種打擊失敗中而得來呢?

  從前有一個農村,在晚上集合許多人在那聊天,談論世事與談天說地。在談論中講到某甲,某乙說,某甲這個人的品德很高,人也很仁慈,只是很可惜也有一個壞處!“什麼壞處”,人類最奇怪的是,愛聽人的是非。某乙又說,“某甲雖是一個好人,可是脾氣毛燥一點,做事也很魯莽!”剛好這時某甲從這裏經過,聽到這樣的批評他。

  某甲立刻暴跳如雷的說:“我什麼時候毛燥?”于是舉手就打某乙,傍人說:“你怎麼可以打人呢?”“我怎麼不可以,他說我脾氣毛燥,作事魯莽,我什麼時候毛燥和魯莽?你們說?”衆人說:“你現在發脾氣不是毛燥,舉手打人不是魯莽是什麼?”某甲因理屈而不好意思的就走了。

  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若能發揮自己的長處,而消滅短處即是成功的人。若是怕人批評又不肯修改,其長處也因此而被隱沒。所以自古聖賢說:“聞過即喜”。即是虛心肯接受人批評的人,也就是能成功的人。學佛修行更是要虛心請教,接受人的批評,才能時時改過。若是不肯接受批評的人,聞過即悶在肚子裏,或欲爭執到底,甚至發生動武之舉,即不但阻塞了善路,一切的是非鬥爭都由此而發生了。

  古人說:“世人孰無過改非爲聖賢”。依佛法說:衆生無始以來六道輪回,做過許多善事,故內心有許多善性,也做過許多惡事故內心也存有許多惡性。善性多即是一個好人,惡性多即惡人。只要我們肯改自己的惡性,而發揮自己的善性,即人人都可以成爲聖賢。反過來說:若不肯改惡而讓惡性一直增長,則不但是惡人,而且將來地獄、餓鬼、畜生必有份。

  世間有許多人喜歡飲酒、賭博、花街柳巷而荒廢事業。或遊手好閑、不務正業,幹些損人利己的事情,若有人善意的規勸,不但不肯接受,還要嗔恨他人,或無理的爭執,所以做好人的就少了。如果和他同流合汙,或隨喜作惡朋友就多了。

  聽說過去大陸的叢林,住的出家人都是上千人,五六百個人,所以規矩和戒律都很嚴。現在臺灣的佛寺都是住十幾個人,五六個人,寺多而人少,規矩也比較放松,因爲寺多人少,所以你多說他幾句,他就開溜了。這裏住住,那裏也住住擇沒有人管他的地方,才肯住下來。規矩那裏能夠嚴得起來?當然如此修行道業必然是荒廢的,欲求了脫生死那就更難了。

  

✿ 继续阅读 ▪ 13、殺子求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