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有爲與無爲

  有爲與無爲

  佛教有兩個法門,一者有爲法,二者無爲法。有爲法自然是講有爲的道理,無爲自然是講無爲的道理。無爲法本來是沒有道理可說的,不能借助無爲的道理,來跟有爲辯駁。

  比如《金剛經》是講無爲法的,《楞嚴經》是有爲無爲都有,《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又是有爲了。如果諸位同修有研究無爲法門的,願望你們研究到底,但願你們不要拿你們還弄不清楚的東西,專門去駁別人,我認爲那是自誤。佛教最高的境界是解脫,那如何算是解脫?你站在無爲上,又怎麼講呢?

  所以說,不管你學什麼法門,你能學到自己保持沒有煩惱、沒有痛苦,全家也沒有痛苦,也沒有障礙,可以算學得到位了。禅宗雖然講無爲,但是打坐也變成有爲了。你連打坐都不打了,就是實實在在的無爲了。當你對有爲、無爲都完全精通了,那你才真正得法。

  有爲法是教育人,無爲法也是教育人。有爲法是教育我們要實實在在地改變自己,把握自己;無爲法是教育我們不要著相,不要執著。比如我們人,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的規律。但是有些人糊塗到什麼地步呢?都已經八十多歲了,還去問法師說:“我爲什麼腳走路不了呢?”我也實實在在地回答:“老菩薩,衰老咯,你還感覺沒有衰老嗎?”她才說:“哦。”

  這個世界于佛教來講,有色界,有欲界,有無色界。我們世間,有人爲、有環境、有魔障。不管你研究什麼法門,我認爲能達到沒有痛苦、沒有惡報、沒有差別,就是高等。雖然淨土法門是有爲法,但是它能講出沒有衆苦、沒有惡報、沒有差別。所以一個人在接觸佛法以後,首先自己要定位好,你打算以什麼入門,是有爲法入門,還是無爲法入門。首先自己明白自己,然後才懂得觀察別人。

  密宗、淨土宗是有爲的,禅宗是無爲的。淨土念佛法門是從有爲進入無爲。

  如果你站在無爲的法門上,那就不要去問別人爲什麼,當你有問了,已經變成有爲了。既然是無爲,什麼都不要說,什麼都不要問,算你到家了。有爲和無爲有矛盾嗎?根本沒有矛盾,是你沒有過關而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