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追溯素食主義 闡揚宗教文化(吳豔)

  追溯素食主義 闡揚宗教文化

  吳豔

  《中國民族報》

  

   北京大學素食文化協會于5月15日至18日舉辦了第二屆“北大素食文化周”活動,此次活動以“雕素時光”爲主題,兼顧素食的多樣化、趣味化和生活化的同時,向大家普及素食營養學知識,推廣健康的素食生活方式。具體活動有:資深瑜伽教練帶來的素食瑜伽體驗;健康素食課堂;魔力素食廚房和新派素食饕餮體驗;搖滾素食派隊。校內外的素食愛好者參加了這一“盛宴”,交流經驗,推介素食理念,也讓一些沒有接觸過素食主義的人開始關注和了解素食理念。

  

   東方的素食,通常認爲起源于印度。由于宗教原因,印度是一個崇尚素食的國度,嚴格的印度教徒已經有兩千年的素食曆史。直到現在,印度人的飲食結構也是以素食爲主。

  

   在中國,古代的很多先哲們相信素食可以修身養性,益壽延年。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雖然佛教在印度只要求戒殺生,並不要求素食,但梁武帝頒布了法令,禁止僧尼食肉,佛教在中國才成爲素食的宗教。佛教使得素食在民間廣泛傳播。經曆幾個朝代後,中國的素食烹饪技巧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現代社會,以大量肉食爲代表的飲食方式所帶來的各種問題,正在逐漸威脅人類的生存。“富貴病”人群日益增多,動物種族的數量日漸萎縮,自然環境被不斷破壞,瘋牛病、口蹄疫、非典、禽流感接踵而至……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開始了對“吃”的反省。如何吃不僅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一個社會現象,涉及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甚至關系國計民生。素食是一種更健康更回歸自然的飲食方式,既可爲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又色香味俱佳,還可以愛護動物,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讓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素食向世人展現了一種更環保、更節能、更有人文關懷的一種生活方式。

  

   各地的素食主義或多或少都跟宗教有一定的關系,大多數宗教的創始人都有素食的傾向,或者是徹底的素食主義者,在教義中也往往有非暴力,寬容,避免殺生的內容。基本上各宗教都能做到尊重生命、愛惜生命進而保護生命,素食主義跟這些理念不無淵源。

  

     據史料記載,古代的日本人以谷類、豆類、蔬菜和少量的魚類和貝殼類作爲食物,幾乎不食用禽肉和獸肉。佛教傳入日本後,狩獵和捕魚也成爲禁忌。日本天皇還頒布過一項法令禁止食用魚類和貝類,雖然幾十年後,食用魚類和貝類又被得到認可,但日本人真正開始吃肉是在大約130年以前。

  

  西方的素食起源于地中海地區。古希臘的許多智者都提倡素食,其中畢達哥拉斯可能是最早的素食者,所以,在1847年英文“Vegetarian”一詞出現以前,不吃肉的人通常被稱爲畢達哥拉斯信徒或追隨者。幾個世紀以前,西方的一些宗教派別和修行團體也開始倡導素食,而真正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是1847年誕生于英國曼徹斯特的第一個素食協會,此後,素食主義運動也在其他西方國家流行開來。一直以來,西方社會對健康、倫理和環境問題的關注,對素食主義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對現實社會裏動物受到的種種悲慘待遇,激發人們從倫理學的角度對動物權利以及動物與人類關系的思考,很多人受此影響而選擇了素食。

  

    目前英國的素食者已經達到了400萬,占總人口的7.5%;美國有2.5%左右的人口是素食者;荷蘭、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也有較高的素食者比例。然而,正當越來越多的西方人轉向素食的時候,自古以農耕和素食爲主的亞洲國家,卻逐漸放棄了自己的飲食方式,反而開始追逐西方的肉食傳統。這是很多素食者所擔憂的一個問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