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北京五塔寺塵囂世界的一杯清茶

  北京五塔寺塵囂世界的一杯清茶

  《中國民族報》

  

   五塔寺

   數次前往五塔寺,總覺得裏面隱藏著一點什麼,究竟是什麼卻說不清楚。適逢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成立20周年,前幾天重訪五塔寺,一位搞藝術的遊客,隨意一句話,解開了困惑:“這地兒真清靜。”

   躲避塵囂的去處

   五塔寺並不難找,它的周圍全是赫赫有名的地方:西邊是車水馬龍的中關村南大街、人來人往的國家圖書館、遊人如織的紫竹院,南邊是小朋友們的向往之地北京動物園……五塔寺就在這些熱鬧之地的身後,一處臨近繁華卻又遠離塵囂的去處。

   國圖正門馬路對面有一條小路,沿著高粱河(原名長河)的北岸蜿蜒東去,前行不多遠,兩根華表昂然而立,一條通道往北延伸,通道兩側臥著幾只石獸……沿通道進去,就是真覺寺,民間稱呼的五塔寺,現在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五塔寺的大門正對著的就是高粱河,高粱河裏不時有豪華的遊船和快艇駛過。

   再往前去,在這個仍然稱爲五塔寺村多少多少號的地方,依然保持著老北京的古樸,清一色的低矮平房,青石板或者幹脆就是泥土鋪就的狹長胡同,彎彎曲曲地不知伸向何方。

   寺外清靜如此,寺內同樣清靜。走進上書“真覺寺”的大門,眼前豁然開朗,一大片院子空空蕩蕩,四周極少見到人影,視覺所及,只有地面的灰色、正前方銀杏的翠綠和天空的蔚藍。沒有汽車的喇叭聲、沒有嘈雜的人聲,一切都那麼地靜。一切喧囂與熱鬧,塵世的煩惱與繁華都與此無緣,這裏有的,除了清靜,還是清靜。

   精美的雕刻

   講五塔寺,肯定離不開塔。走進大門,視覺的正前方是蔥郁的銀杏,正是這幾株銀杏,將五塔寺一分爲二,銀杏之南,一片開闊:連著大門的是廣場,就連廣場與銀杏之間,也是一個兩層疊起的高臺,這原來是一片大殿的殿基,四方砌起的柱礎石依然清晰可見。高臺的北邊有一塊石碑,上書“長生之根”4個大字。

   銀杏之北,風景迥然不同:一座金剛寶座塔頂天立地,昂然伫立眼前。站在塔下仰望,能看見寶座之上還有數塔,形製頗似香山碧雲寺的金剛寶座塔。那裏的講解員說,這座塔的下層爲寶座,高7.70米,最下層是高1.78米的須彌座,上層另有5座塔。在寶座的四周,刻有梵文、佛像等。須彌座至寶座頂分成了5層,每層挑出石刻短檐,四周刻有佛龛。除了寶座內的4尊佛像外,寶塔還刻有1561尊佛。沿寶座南門內右側盤梯上去,就到了寶座頂的罩亭內。罩亭北邊,是一個臺面,5座塔便立于此。

   這5座塔形製差不多,均爲密檐式,全部采用青石砌成。按佛經上說,金剛有五方五界:佛部(中)、金剛部(東)、寶部(南)、蓮花部(西)、羯摩部(北)。每部有五方主佛:中爲毗盧遮那佛,東爲阿閦佛,南爲寶生佛,西爲阿彌陀佛,北爲不空成就佛。佛又有五方寶座,即動物坐騎:毗盧遮那佛獅子座、阿閦佛象座、寶生佛馬座、阿彌陀佛孔雀座、不空成就佛金翅鳥王座,所以五塔寺金剛寶塔寶座和五塔的須彌座四周都有獅子、象、馬、孔雀、金翅鳥王等5種動物形象的雕刻。

   中央那座塔比較大,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一雙佛足,是佛的象征,有“佛迹遍天下”之意。傳說佛祖圓寂之前留足迹于摩揭陀國一塊石頭上,後人刻佛足以示敬仰。據說在我國有10余處佛足,北京地區則只有這一處。很顯然,有很多遊客摸過佛足,非常光亮。在佛足的兩邊,還刻有蓮花、吉祥結等藏傳佛教的八寶。每座塔的塔座都分別刻有這些吉祥物,而塔座與塔身相接之處,是一圈藏文,刻寫的什麼,不得而知。其上便是一個佛龛,龛中有一尊佛像,兩側各有一脅侍。講解員說,每一層塔檐下有一個佛龛,每個佛龛中有一尊佛。這些造像和雕刻筆法細膩,線條圓潤,異常精美,曆來吸引著衆多美術、書法愛好者和國際友人。

   由石頭拼起來的寺院

   寶塔所呈現出來的,全是石頭的顔色:厚重,無論從遠處望去還是走進細看,它都像全由石頭砌成,而這些石頭,每一塊上都有不同的精美雕刻,這些雕刻都是明代所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張振華說,我國金剛寶座塔不僅數量很少,而且其他寶塔也不如此塔古老。此塔是明代的藝術傑作,展示給人們的,是明代藝術家們的雕刻手法和對石刻藝術的認識,體現的是明代藝術家們的思想。其他的金剛寶座塔,則難以與此塔相比。此塔的藝術價值難以估量。從他掌握的材料看,五塔寺金剛寶座塔自建成以來,一直受到國內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關于此塔的記載連綿不絕,從未間斷。就連國外世界美術史教程中,也刊有此塔的照片。可以說,五塔寺金剛寶座塔的每一塊石頭,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正是由于五塔寺金剛寶座塔在藝術史上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國家在公布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時候,就將此塔列入其中,後來還以此爲核心,專門成立了石刻藝術博物館。金剛寶座塔也成爲博物館最吸引人的藝術品。

   五塔寺原有的建築只剩下一些基礎,裏面現有的建築,全是在原來的遺迹上新建的。遊客所關注的,除塔之外,便是四處可見的那些石刻。

   這裏的石刻可謂琳琅滿目,什麼樣的石刻都有,有從老百姓家收集來的石甕,有被遺棄了的駝碑赑屃,有墓地神道兩旁的石獸,有守墓的翁仲,還有各式各樣的石龍,等等。這些石刻,在綠樹叢中似乎是散落著,卻又秩序井然,極有規律地站得滿院都是,西邊的部分成組排列,而在東跨院,卻有很多很多的石碑,堪稱碑林。正是這些精美的石刻,同寶塔一道,將曆史融爲一爐,成爲吸引人的焦點,也一道成了現在的五塔寺不可分割的部分。離開了這些石頭,五塔寺將不再是五塔寺。

   還是那位遊客說得對,“面對佛塔、古樹、石刻,塵囂已離人們遠去”。誠然,鬧市中的五塔寺,正如塵囂世界的一杯清茶,是那麼地悠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