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彥琮 (借勢弘道)

   十四歲的彥琮收到北齊重臣敬長瑜、朝秀、盧思道、元行恭、邢恕聯名簽發一封邀請信,他們要請少年彥琮爲北齊的建立講大智論。這事在當時傳爲奇聞。

   彥琮確實是佛門奇才。彥琮沒有出家時,就聰明伶俐、洞察幽微。後來,他投奔邊法師,那時他還不到十歲。邊法師對這個小孩感到很疑惑,以爲他跑到寺院中來玩,無意說出連他自己也不明白的話。可邊法師再看看彥琮那童稚的面孔上,表情嚴肅而真誠,法師略爲所動。邊法師試著讓彥琮讀須大拏經,將近七千字的經文,他一天就讀完了。又讓他讀大方等經,彥琮只用幾天時間就讀完了。邊法師與他討論所讀的經典,彥琮對答如流。邊法師被這個少年震驚了。要知道,大方等經是大乘佛經的通稱,以彥琮這樣小的年齡能夠在幾天之內讀完如此浩繁的經書,可謂是奇迹了。十歲時,邊法師讓彥琮正式出家,起名道江。這是希望他的智慧無窮,猶如滔滔不絕的江河一樣。

   彥琮在晉陽講大智論,敬長瑜等邀請者親自前來聽講。彥琮旁征博引,談吐自如,衆大臣聽得如醉如癡。聽完,他們稱贊彥琮:

   “法師所講,我們聞所未聞。”

   不久,齊國的太後到了晉陽,皇帝也陪伴而來。當他們得知彥琮之事後,就請彥琮到宣德殿講仁王經。

   講經這天,宣德殿上擠滿了人,大殿的前部,是宮女和太監簇擁著的太後和皇帝,再往下,是文武百官,接著的是奉旨前來聽講的二百名僧人。整個大殿,鴉雀無聲,大家都在等待著彥琮的到來。

   一會兒,就見大殿門口走來一位少年。他身穿幹淨的袈裟,昂頭挺胸,穩步從人群中穿過。他個子不高,僅到聽講者們的胸部,可他臉上莊重說和的表情,令在場的人暗暗佩服。在大殿的前方,放著一把高背椅和一張桌子,平時這裏是皇帝的寶座,此時則變成了彥琮的講法處。皇帝早已讓侍中高元海站在寶座旁,侍候彥琮。彥琮走到講座前,高元海連忙上前扶住彥琮,幫他上座。這個寶座對彥琮來說,還有些高。高元海已年過半百,須發飄動,彥琮卻眉清目秀,年紀僅有十歲。這種場面如果不是在弘法的講席上,一定會引得衆人啞然失笑。

   彥琮坐在寶座上,面對下面黑壓壓的一片聽衆他毫無懼怕,神情自然,目光炯炯。開始講經了,他那童稚的聲音在大殿裏回響著。聽講人仰頭相望,爲彥琮的學識所震動。

   十六歲時,彥琮的父親去世。彥琮回家居喪。他利用這段時間閱讀經史子集等世典,和朝中的飽學之士相互來往。

   周滅齊後,佛教衰落。周武帝知道彥琮學識淵博,就把他請到宮內,和他談論道家的玄理。彥琮佛、道、儒叁教俱通。他給武帝講的內容,很合武帝心思。武帝封他對通道觀學士。彥琮此時雖然表面上與武帝論道教,可他在內心卻依然奉佛典。他在外面穿俗人的衣服,裏面卻是僧人的服裝,並改名爲彥琮。

   周武帝大力宣揚道教,宣帝繼承武帝的做法,大做道場,經常是通宵是通宵達旦地進行。彥琮因爲詳知家典籍,被請來主持道場。彥琮在談論道教時,把佛法加進去講授,使聽衆在不知不覺接受了佛法。

   周武帝滅佛,慧遠在大殿上直言駁斥,僧稠等人則遠避他鄉,以求得保存實力,彥琮的做法是利用道教的外衣,來弘揚佛法。在佛教傳入中國的早期,翻譯或宣講佛經,本來就有用中國道家等玄理來解釋的,現在彥琮把這種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可以說是弘法的創舉了。

   大象(北周靜帝年號)二年,隋文做了宰相,佛法稍有舉起。後來,彥琮和昙延等一同奏請皇帝,繼續剃發爲僧。隋朝建立後,隋文帝信奉佛教,在京中設佛法講席,四季不斷。彥琮和薛道衡等人一起編寫《內典文會集》,供人學法之用。彥琮又爲僧人撰寫唱導法,這種方法一直流傳後代。

   開皇(隋文帝年號)叁年,隋文帝親臨道壇,看到的都是老子化胡度佛事的像,感到很奇怪。于是下令召集僧人、道士討論此事。此時,彥琮參與了這次討論,討論還沒有開始,道士們已經承認此事屬于烏有。彥琮做了《辯教論》一文,指責道教的妖妄不可信。佛教從此又占據了上風。

   老子化胡之爭,是中國曆史佛道兩教爭正邪的關鍵問題。這件事在道教典籍《老子化胡經》中有記載。西晉時,道士王浮與僧人帛遠爭論佛道的正邪。王浮創出老子化胡之說,認爲老子西入天竺變成佛,教化胡人成浮屠,佛教由此而産生。這是在佛道鬥爭中,道教借以排斥佛教的論據。

   在同一年,彥琮隨文帝東巡。在東巡中,彥琮受到晉王(楊廣)的禮遇。不久,在太原鎮守的秦王請彥琮到太原去,與彥琮談論佛教。

   在太原時,彥琮做了一個夢。夢裏,彥琮看一個金人,身高叁丈,拿著一個玻璃碗要送給他,說:

   “這碗裏是酒,請你喝了。”

   彥琮跪著接過碗,對金人說:

   “承蒙賜我寶器。但酒是佛律所禁止的,所以我不敢喝。”

   醒來後,不明白夢裏的事,等到秦王把他畫的觀音像給彥琮看,彥琮吃驚地發現像上的觀音與自己夢中的神人完全一樣。彥琮非常慶幸自己能夠在夢中守律,那是觀音在考驗他。

   開皇十二年,文帝再次下诏讓彥琮入京。後來讓他掌管佛經翻譯,住在大興善寺。

   這時,晉王楊廣在京中建日嚴寺,請彥琮做住持。朝庭上下的高官顯貴大都前去拜見,聆聽彥琮弘法,彥琮由此信心倍增。彥琮改變過去弘法采用過去翻譯過來的佛典的做法,而是直接采用梵文佛經來傳授,以便能使學法者領悟到佛理的真谛。

   仁壽(隋文帝年號)初,文帝傳旨,讓彥琮把舍利子送到並州(今山西太原)。當時並州由漢王鎮守,漢王在城內建造寺廟和寶塔,以迎接舍利子的到來。彥琮送舍利子初到寶塔時,天空中陰雲密布。到中午舍利子將要下葬時,雲開日出,天地清朗,又有五色祥雲環日。

   仁壽末年,文帝又讓彥琮送舍利子到複州(今湖北沔陽)方樂寺,當時孝院已荒廢,但地方寬闊,可以建造靈塔。彥琮讓人除去荒草,准備建塔。忽然,彥琮覺得頭上發癢,他用手在頭上一撓,得到一顆舍利子。舍利子形狀象黍米,色彩鮮豔。用斧子敲兩下,旁邊的東西都被砸壞,舍利子卻沒有絲毫損傷。再用力椎打,舍利子的色彩更加鮮明。掘地七尺,又發現了藏在磚中的銀和銅製成的盒子,包裹盒子的香泥依然氣味芬芳。盒子中只有滿盒的清水,只是沒有舍利子。可以推測,這盒中的舍利子就是彥琮在頭上發現的那粒。要把送來的舍利子和這顆發現的舍利子放在塔裏,必須找一個大石盒子,可附近沒有大石頭。彥琮閉目遙感,發現竟陵縣境內有一塊石頭,可以用來做石盒子。把石頭磨完,石頭卻突然變成了玉,石頭裏面明徹可見。旁邊的人又在石頭中發現了衆佛象。把石盒裏放在塔裏,立即有一只天鵝飛到放盒的地方,依偎在石盒上,馴服而又親密。看到同群的鵝飛來,並不隨它們飛去,把它們趕走後,又飛到石盒上。一直呆了十天。等到舍利子埋完後,鵝繞塔飛了幾圈,就飛走了。

   又感到了塔前池子裏的魚鼈,它們一起探出頭來,向北望著舍利塔。彥琮爲它們說法,一天後它們才隱去。

   附近的井水,十五天裏自然溢出,埋完石盒後才停止。

   四月八日 ,雲滿天空。正午將要埋舍利子時,雲彩散盡,只有塔的上空,有一塊圓如蓋子的五彩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把舍利埋完後,彩雲才飄走。

   彥琮對這些吉祥的征兆感到非常高興,把此事奏明了文帝,文帝大喜,傳旨讓人把此事記錄下來,藏在秘閣之中。

   仁壽二年,文帝讓彥琮撰寫衆經目錄,彥琮把衆經分爲五種類型:單譯、重翻、別生、疑僞、隨卷。

   這時,彥琮夢到自己下了地獄,看到人生的各種苦難。他在地獄中隨時念佛,得到解脫。後來,他又被送到山上,在地獄中看到的情景再次出現。一些曾和他在一起講法的名僧正在受著苦難的折磨,他們對他訴說了受苦的情況,又爲他說了十善的好處。過了很長時間,他才醒來。

   文帝聽說此事後,讓彥琮寫出來,賜給僧俗,以示警戒。

   大業(隋炀帝年號)二年,設置東都,彥琮和衆僧人前去朝賀。炀帝召彥琮入宮,和他談論佛法。彥琮所談的東西,炀帝非常感興趣,他們一連談了幾夜。彥琮向炀帝講述譯經之事,又給炀帝看了他所做的頌,這使炀帝對佛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炀帝傳旨,在洛陽上林苑設立翻經館,讓彥琮在那裏主持翻譯。在新平林邑得到的佛經五百六十四甲一千叁百五十多部,還有昆侖寫的多梨樹葉。炀帝下令,讓把這些佛經送到翻經館交給彥琮,讓他閱讀並編寫目錄,然後再逐漸翻譯。彥琮于是寫成五卷的七體目錄,這七體是:經、律、贊、論、方、字、雜書。用漢文翻出的經書,有二千二百多卷。

   彥琮經常參悟翻譯梵文佛經,所以他能夠妙體梵文。從古到今的譯經師,常以虛無的事做爲依據,至于音、字和訓诂,相符合的就更少了。爲此 , 彥琮寫了《辯證論》,用來做爲佛經翻譯的標准。彥琮的文章,總結了從道安以來佛經翻譯中的弊病,提出了翻譯佛經應該注意的十個問題以及翻譯者要具備的條件。爲佛經的翻譯,製定了一個標准。

   彥琮一直患有虛冷的病,發作時不斷地屙痢疾。他在五十四歲時,病死在譯經館。

   在去世的那天早晨,彥琮身體虛弱,但卻精神爽快。彥琮問他的弟子:

   “齋時還沒有到嗎?”

   弟子回答說:“沒有。”

   彥琮閉目靜坐。一會兒,彥琮擡頭從門洞裏看了看太陽,知道齋時已到,對衆弟子說:

   “我要走了。”

   要水洗了手,焚香請出彌勒畫像,合掌細看,一會兒睜眼,一會閉眼。沒過多長時間,彥琮就絕氣身亡。

  

《彥琮 (借勢弘道)》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智顗 (天臺祖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