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玄琬 (盛世律師)

     貞觀年間的某一天,在長安城的皇宮內,正要舉行一個盛大的儀式。宮內的大殿裏擠滿了人,可大殿裏的氣氛卻無比莊嚴肅穆。這些人中,有身穿黃袍的太子,有頭戴王冠的衆王爺。另外一些人,卻是平時一般不會露面的,這些人身著豔麗的綢緞,頭上頂著鳳冠,一個個國色天香,遠遠看去,令人眼花缭亂。不用問,這是皇帝的衆嫔妃們。這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們,此刻正虔誠地站在那裏,等待著禮式的開始。

   這裏舉行的,不是皇帝的登基大典,也不是皇太子的婚禮。而是一個受戒儀式,受戒者就是皇太子、衆王爺和六宮的嫔妃們。主持受戒的是唐代的大德高僧——玄琬。

   玄琬因爲守戒堅定,威服四衆,所以被皇帝召來爲衆皇親受戒。

   玄琬未入佛門之前就對大道有所領悔,有些戒律他能夠自然遵守。

   一次,家人送玄琬到一個親戚家去住,親戚爲招待玄琬而殺了一頭豬。可當他們把炖好的豬肉端上桌時,玄琬就覺得腥氣撲鼻,五髒六腑如翻江倒海一般難受。玄琬正襟而坐,嚴肅地對親戚說:

   “衆生平等,不僅不能殺人,而且也不能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否則,將來就難免下地獄。你們要爲來世的福德著想。”

   親戚把豬肉端下去,換上素食,玄琬面對西方,合掌忏悔後,才吃飯。

   玄琬到進學的年齡時,投奔昙延法師出家。昙延法師是當時的名僧,受到隋文帝的尊敬、隋文帝在京中建寺,親自請昙延做住持。

   玄琬投師後,專學律藏。先從昙延學十誦律。在學此律時,玄琬邊學邊以此律來檢查自己的言行,當言行不合律教時,他一定要忏悔過錯,請求師傅給予處罰。

   一天,玄琬正在手捧經卷讀誦。突然,他感到臉上有些癢,就不自覺地用手摸了一下,不幸,原來是一只蚊子飛到他的臉上,被他給捏死了。玄琬當即放下經書,長跪悔過、玄琬把此事報告了師傅,要求給予處罰。昙延見他誠心悔,又況且是無意所爲,並沒有處罰他。玄琬自己總覺得心中不安,于是他晚上沒有睡覺,跪在佛像前請求寬恕。半夜時,玄琬就感到大殿忽然明亮起來,佛像也變成了真佛。大佛安詳地對玄琬說:

   “你如此愛惜生命,可謂是佛門真徒。我是彌勒佛,你的悔過我已接受。”

   說完,大殿立即恢複了原樣。玄琬馬上就覺得心中暢快,詳和無比。從此玄琬持律更加嚴格。

   受具足戒後,玄琬又跟隨洪遵律師學四分律。他悉心修持,認真研究了叁年,成績卓著,受到衆人的稱贊。離開洪遵,玄琬向昙遷學法。攝論、地論、中百、法華、楞伽等,他都了然于心中。對這些經論,他注重它們和律藏之間的聯系,以求得能夠使持律者的言行完全有律可依。

   現世屬于像法、末法時代,因而衆僧持律不嚴,行爲舉止,往往不合戒律。于是玄琬廣設道場,行各種忏悔之法。每年春天,在受戒儀式之前,玄琬帶領衆僧念二十五佛之號和神咒千遍。要讓這些違禁之人悔悟過去,信持清淨。這種形式後來流傳了很久。

   貞觀初年。,玄琬奉太宗的旨意,爲皇太子、諸王和六宮嫔妃受菩薩戒。

   接著,太宗又傳旨,讓玄琬在禦花園中的德業寺中爲皇後抄寫現存的經藏,並讓玄琬監督在延興寺中另造經藏。玄琬認爲身受天子之托,又借此時機可大弘佛法,不可不盡心竭力。但這二件事,都需要廣選經藏。可是自從周滅佛法,隋朝再興以來,相傳的佛經大都雜亂混合,文理又多有不通。于是玄琬聯合許多谙熟經義的沙門,著手整理勘定。經過幾年的整理,所存經藏面貌一新,綱領清楚,條順理通。佛教史曾有佛教經典的結集,玄琬整理經藏的意義與此相同。

   玄琬律師自修苦節,他的德望由于律藏威儀而著名。他的教谕成爲出家和在家弟子的行爲規範。王公大臣到下屬小吏,從玄琬受戒的達叁千多人,受玄琬影響而受戒者有二十多萬人。左仆射蕭瑀兄弟二人,人中楷模,久厭煩世,經常詢問玄琬《法華》的佛理。右仆射杜如晦,臨終之前委托玄琬作他永世之劫的導師。大將軍薛方徹的夫人和母親都崇敬持戒,經常向玄琬請教,食素至終。普光寺的道嶽法師,識解高超,洞察幽微,受玄琬教誨後,頓開慧府。當時有一個巫士說:

   “每當律師授戒說法時,異類鬼神從四面八方來聚于此,聆聽法師的聖言。如果不是功德無量,怎麼會如此呢?”

   玄琬誠心勸戒,無所不至。他寫信給皇太子:

   “自從您立正統以來,洪福齊天。您得到皇天的保佑,適應時流,所做所爲非常適宜。我一直得病受苦,蒙您降低身份來問候我,我感動得不知所以。遺憾的是,我卻不能爲您效力。”

   我概括了一下經律的重要要求,發現您可依據而實行的共有四條:

   第一,您要大行慈善。其目的是爲了培養您博愛兼濟的胸懷,愛一切大衆。

   第二,減少殺生。佛經中的仁愛寬恕的教誨,就是要禁止殺生、虐生。我聽說東宮日常用膳,每天都有烹宰之事。假如真是這樣,確實會遺害不淺的。殿下您要以身作則,規範群臣,所以文武百官和百姓都懷著希望和思慮,盼望您能崇仰慈恕之道。從今以後,請少殺生。這樣就可以保生命之長久,仁愛撫育之道就會隆盛。

   第叁,順氣。春日之時,萬物滋生,應該撫育衆生,以合天道。如果有殺生之事,就不是順氣。殿下您住處少陽,春月多福,行仁慈以合天道自然。保養正氣,普施恩惠,才能養育天年。

   第四,奉戒。每年叁月,六齋能潔淨人的六根,以此而獲得五福。我真誠地希望您能依此而行,持齋守戒。現在您能享此重位,全靠往世業因。只要能積德積善,才能成全其美。

   我無能無德,卻蒙您厚愛。我只是把自己的一些見聞獻給您,勞您親覽。您若用以自檢,定能永保宏福。”

   皇太子馬上回信作答:

   “承蒙恩師教我四條妙法。我仔細反複地看了幾遍,已深深銘記于心。法師您早離塵世之累,悠然遊蕩于人世之外。您的至理名言,高深無比。您本來就高步淩雲,深遠如海,所以能那樣胸懷博大仁茲,廣施愛心,開導迷悟。您所說的道理充實翔盡,涵括古今,網羅內外,我擁護您的高論,決定行慈善之業,減少殺生之罪順應天道自然,恭敬持守戒律。這是用博愛之心成就大慈之行。我嚴謹地將您的教誨牢記于心,作爲我行事的原則。借重難得之業因,求得皇天的保佑。”

   貞觀九年,太宗下诏,從叁月到五月,禁止殺生。玄琬又向上啓奏請求將禁殺期延長,皇帝批准,將期限延長至年尾。

   玄琬在貞觀十年得病,他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上遺表給皇帝:

   “我聽說要借助道俗的住持弘揚,朝庭內升的幫助和維護,才能使佛法發揚光大,配合萬乘之君,傳播萬世而不衰。住持的方法很多,弘護佛法的方法也很多。但如不依照佛典而行,就恐慌怕賞罰不當。如果您采用佛經的要求,並驗之于實事,那麼就會少走彎路,而合于事理。僧尼等 不依戒律而行,冒犯章法,您就應該仿佛典而懲處。老朽昏聩,病痛交加,生命將盡而您的隆恩未報。我因此從經中整理而成《佛教後代國王賞罰叁寶法》、《安育蒼生論》、《叁德記》各一卷。真心盼望聖上能親自禦覽,以此行事。我有幸加入傳未能之例,不敢有隱瞞不施的教理,現將我不高明的見解之言記錄于此,來報答聖上的恩德。”

   玄琬律師在臘七日卒于延興寺。律師臨去時對門人說:

   “我的一生只求有益于衆生,死後骸骨依古製而焚,死後喪事的辦法,我並不在意。”

   律師去後,皇宮內外一片衷腸恸。天子下诏說:

   “玄琬律師,戒行貞正而堅定,學業清遠而通達。在他正借重于宣法,造福衆生之時,不幸辭世,深表哀念。”

   太宗、太子和後宮嫔妃,以及衆大臣都紛紛獻出財寶,幫辦法師的後事。到一百天時,蕭瑀、蕭璟、李伯藥、杜正倫等人前去盡哀悼之禮。下葬那天,素幢、白蓋交相輝映,香花自天而降。隨著送葬的,有幾萬人。四十裏中,一片素白。人們都哭叫著:

   “我的恩師離去了,戒持大業誰來保護呢?”

   玄琬的五百多弟子,遵玄琬的遺囑,將其屍體焚化。當時,雲高風靜,草木幽香。點火燒身,一會兒就灰飛煙滅,彌漫于天地間,後來,爲表示紀念,在焚燒之處建了佛塔群。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