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四聖谛
“四聖谛”可視爲谛觀空性的另一種方法,它是佛陀成佛之後,在印度鹿野苑初轉*輪時所給予的教授,對四聖谛已經有許多很好的論著。因此,本節所探討的,就局限于從空性的觀點來看四聖谛。 四聖谛中的第一聖谛是苦的真理,佛陀說:“知道痛苦。”例如有個人頭痛,在他找尋治療的方法之前,他必須先知道自己正受著痛苦才行。有人可能會認爲,每個人受苦的時候都會知道自己受苦——一般來說,這種說法可能是對的。
然而,佛陀不只關心那些明顯的、切身的、容易認出來的痛苦,他對痛苦的定義又還包括了我們長期的不安定性——“人無我”以及“法無我”——這些我們平常都沒有覺察到,而它們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佛教中所謂的痛苦,就是不明白事物真正的本性而去做、體驗和擁有這些事物的過程。
我們經常沒有覺知到自己的痛苦,誤把微細的痛苦當成快樂;還有,如果劇烈的痛苦降低了程度,盡管它依然是痛苦,我們卻把這種減輕的痛苦稱爲快樂。不明白痛苦的本性,讓你不會留心痛苦的起因;直到痛苦嚴重到被認出來,再也無法挽回的時候,你就注定了承受劇烈的痛苦。
人們會設法除掉嚴重的痛苦,但是他們所選擇的方法往往是僞裝的另一種痛苦。就像是爲了擺脫失戀的痛苦,急急地投入另一次新的戀情中,誤以爲這個新的痛苦是快樂,直到再次發生悲劇時才明白,然而卻已經太晚了。我們常常一而再、再而叁地經曆不同劇本的同一類事情,每次都認爲這一次應該是快樂而不是痛苦,但每一次我們都失望。就像那些症狀模糊卻迅速蔓延的癌症一樣,在診斷出來的時候,你已經完蛋了,但是你仍然試一切想得到的治療方法,心中的希望就如同股票市場一樣起起伏伏;接著,治療方法變得甚至比疾病還讓你痛苦;直到最後,你根本不知道到底是疾病要了你的命,還是治療要了你的命!
知道自我是不穩定、沒有本質、它本身就是痛苦,是了解四聖谛中第一聖谛的第一步。四聖谛的意思不是像許多人所想的:“生命是痛苦”,四聖谛是說:“知道痛苦”。
第叁聖谛是滅谛,即痛苦的止息。滅谛並不是說我們具有天生的痛苦,然後用一些方法或依法修行,使這痛苦停止。第叁聖谛是:我們的痛苦並非真實存在。
假如痛苦真正存在于你之內,那麼你就永遠無法除去它,因爲它是你天生的一部分,任何停止痛苦的企圖都沒有意義,你只能去掉非本質的暫時性汙染。不論頭痛還是憂慮,都不是你。因此,佛陀教導的第叁聖谛就是:病不是你,你也不是病。明白這點之後,治療時,首先堅信痛苦並非自己本性的一部分,然後借由某些方法除掉痛苦。
第二聖谛是集谛,即痛苦的成因,這個教法對于停止製造病因非常有用。這當然是預防勝于治療。基本上,痛苦分爲叁種:行苦、苦苦和壞苦。
痛苦起于我們不明白自己的本性是沒有痛苦的,這種無明以及它所引起與實相的分裂,造成“行苦”。許多時候,我們甚至沒有注意到行苦,因爲我們只專注于另外兩種苦,包括追求看起來像是快樂的痛苦。
對自己本性的無知,造成了巨大的疏離感與不安全感,于是我們開始捕捉某種的自我存在。不明白自己的真實本性又想要了解,我們便創造出假的本性——自我,它的本質是痛苦。自我基本上就不穩定,再加上渴望證明自己真實存在,因此它一直都不自在,渴望有什麼能讓它穩定、讓它感到真實——這當然不可能。由于這種熱望和對存在的堅持,我們就陷入無可逃避的生、老、病、死等痛苦的循環之中。除此之外,出生就必然會遭遇債主的糾纏、稅單、不良的食物、不孝順不知感恩的子女,乃至于關車門時夾到手等,這就是“苦苦”。
第叁種痛苦是“壞苦”——變易之苦。由于我們爲自己創造的這整個狀況天生就不穩定,因此即使我們真的找到一點快樂,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甚至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快樂的原因會消失掉,要不就是快樂會改變,或者我們會改變——無論是哪種情況,快樂都很短暫。
惡行引發這一切痛苦,啓動了糾纏我們的業力鏈反應。所謂“惡行”,就是基本目的在于捕捉實存的任何行爲。這種行爲加強二元對立,使我們離開自性愈來愈遠,造成更多的痛苦,所以是惡行。這與傳統上所說的道德沒有什麼關系。任何貪、瞋、癡啓動的行爲必然是惡行,因爲它完全僵著在幻覺上,根本不容許其他的可能性。
我們要快樂,所以相信貪欲能帶給我們快感、憤怒能幫助我們離開討厭的事物,相信我們能安全地忽視那些既不可愛又不討厭的事物。但是我們完全錯了:貪欲帶領我們不斷地陷入痛苦狀況;憤怒不但沒有毀滅我們希望逃避的對象,反而吸引它們;而我們所忽視的事物又往往毫無預警的突然出現,在我們頭上重捶一拳。
自我經常積極地尋找那些導致痛苦的原因——在一個本身就是無常而不是實存的系統中,不斷尋求永恒與實存,必然會産生痛苦的結果。痛苦起自于誤解,離開了事物和我們自己的真實本性。
第四聖谛是道的真理,是佛陀所開的處方,它能讓我們疾病消失。首先,你必須舍棄造成生病的原因,仔細想想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爲你所舍棄的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你所舍棄的主要是無知的期望,期望那些本性是只能帶給你痛苦的東西能多少帶來一些快樂。避免製造頭痛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再用頭去撞牆——這就是“出離”;在那之後,有許多藥方幫你除去剩下的頭痛。後面各章會討論藥方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