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宗薩欽哲仁波切
目錄
譯者前言
序 自我的觀點
第一章 正確的見地
第一節 見地
第二節 兩種見地
第叁節 自我及自我的見地是錯誤的概念
第四節 空性
第五節 四聖谛
第六節 佛性
第七節 業力
第八節 轉世再生
第九節 輪回與涅槃
第十節 見與道
第二章 道
第一節 道的選擇
第二節 出離與虔誠
第叁節 善知識
第四節 心的訓練
第五節 禅修
第六節 止觀
第七節 慈、悲、菩提心和菩薩道的善巧方便
第八節 金剛乘
第九節 上師、灌頂及象征
第十節 次第與證悟
譯者前言
在中文世界生活的人,對佛教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一方面,佛教是大家周邊最爛熟的現象,例如衆多的佛寺、佛堂、滿街碰到的出家人、流行文化裏的佛偈禅理、武俠小說中用佛教名相改編的武功招式和變成日常用語的佛學術語,如“方便”、“緣起”、“因果”、“化身”、“無常”……,幾乎每個人都會認識一些佛教徒,或碰到手腕系著佛珠鏈的人——佛教就在大家的身旁;但是,佛教卻不一定是大家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大多數中文世界的人,對佛教的接觸都是偶發的、片面的,對佛教的理解也是被動的、零碎的。
所以,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說,大多數中文世界的人並不是生活在佛教文化裏(不像泰國、西藏等地),大家都知道很多佛教的資訊,但是並不能有條理地說出佛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有人鄙視佛教;有人好奇;有些人對佛教沒有深究,卻有自己的見解;也有人覺得與佛教互不相幹,認爲佛教是那些佛教徒的事,是異國情調;也有人想學佛,但卻不得其門而入。
學佛的途徑有萬千種,其中一種補充的方法就是看書——佛教不認爲文字能說明一切,但是並不排斥文字。
書和人一樣,是要講緣分的。在書海中,哪一本書你會真的看進去呢?
我們找來了一本好書,一本深入淺出、精簡而全面的佛教通論,我們覺得這本書——《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既適合初學者,也能使資深的佛教學者感到驚心動魄、充滿挑戰;非佛教徒的讀者,看了也可以激蕩腦力。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的作者——宗薩欽哲仁波切,是一位出色的老師,禀承藏傳佛教裏最優良的傳承和教育,享譽世界,他以自己淺白的文字和編選角度,將佛教扼要地作出說明,使讀者很快地進入狀況,對佛教的義理、曆史和各種傳承有一個精確的綜觀。
如果你只想好好地看一本佛教入門的書,請考慮選擇本書,你不會失望的。
如果你認爲自己對佛教已經有一定的成見,說不定本書會讓你對佛教完全改觀。
如果你是佛教徒,請以本書印證你的修行。
陳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