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市藏傳佛教的現狀
雲南麗江藏傳佛教的曆史與佛法事業展望(二)
麗江市地處川、滇、藏叁省交通要道,是一個多種宗教共存的地區。境內有佛教(包括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少數民族群衆信仰的東巴教、畢摩教、韓歸教等原始宗教。大部分群衆都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或天主教等,信教群衆占總人口的比例遠高于全省其他地區。其中,藏傳佛教信教群衆約有10萬人,占全市信徒的60%,成爲雲南的第二大藏傳佛教信仰區域。納西族地區的藏傳佛教與藏區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即十分注重學習漢文化,連建築風格都與漢地相近;護法中必須供關聖帝君(關雲長)。
目前全市己依法登記的有46個佛教活動場所,分布在全市一區四縣境內。其中,噶瑪噶舉派寺廟分別在玉龍縣、古城區境內。格魯派和薩迦派分布在甯蒗縣境內。
黨的十一屆叁中全會以來,麗江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宗教工作。加強領導,健全機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重視和加強宗教工作“叁支隊伍”的建設,清理、整頓亂建廟宇、亂塑宗教造像等現象,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信教群衆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開展宗教活動。爲滿足信教群衆開展正常宗教活動的需要,通過省、市、縣相關部門的補助和廣大信教群衆自願捐助的辦法,先後修複或恢複佛教活動場所43所。
2002年8月,應有關部門和廣大信教群衆的要求,遵照藏傳佛教教規教義和曆史沿革,作爲仲巴活佛傳承的持有者,我回到了曆代仲巴活佛的駐錫地――指雲寺,主持噶舉派麗江寺院的教務。五年多來,先後修複了指雲寺、文峰寺等古寺,重建東寶尊勝塔、文峰寺閉關禅修中心等。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黨和政府的關懷和廣大信教群衆支持的結果。
現在,麗江市境內的藏傳佛教活動逐步向法製化、規範化的軌道發展。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2006年4月成立了麗江市佛教協會,市佛教協會按宗教團體職能,團結和依靠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衆,保障信教群衆的信仰自由和宗教團體的合法權益,鼓勵和支持利用宗教中的積極因素,發揚佛教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組織佛教界人士從事一些有益于社會發展的公益事業和社會慈善活動,爲麗江市的改革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麗江納西族聚居的區域是噶舉派的教區,在大部分地區占主導地位。噶舉派與其它教派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十年動亂之後,各方面條件很困難的時期,十世班禅大師曾到麗江爲信衆誦經說法,人們至今記憶猶新。2004年,西藏自治區政協和統戰部組織的“西藏高僧赴內地考察團”到指雲寺考察研討,各教派高僧齊聚麗江,很好地促進了佛教交流。在祖國欣欣向榮的今天,十一世班禅大師又來到麗江,受到廣大信教群衆的熱烈歡迎。由于指雲寺地處藏、白、漢等多民族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央驿站麗江,又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這裏彙聚了各教派、多民族的信衆,還有很多國際宗教友人彙聚交流,所以班禅大師滇西考察弘法的主要活動之一安排在麗江指雲寺,在指雲寺舉行殊勝的長壽佛大灌頂,當地信衆踴躍參加,還有很多國外宗教人士拜見了班禅大師。五個多小時的法會,成了一個多民族彙聚、多教派融彙、國際友好人士交流的盛會。
麗江佛教工作恢複起步晚,但進展很快。受到了國家宗教局和中國佛協領導的高度重視,楊副局長和聖輝大和尚等都先後到麗江視察指導工作,對麗江佛教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鼓舞和具體的指導。特別是聖輝大和尚在麗江對佛教工作的視察和講話,對促進藏傳和漢傳佛教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