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薩欽哲仁波切針對大家問題的最新回答▪P2

  ..續本文上一頁世界就不複存在了?

  仁波切的回答:

   如果會消失, 那就不是幻象了。

  (DISAPPEAR MEANS IT IS NOT ILLUSION. )

  問題十二:

   是否我心裏面把你作爲上師,只要我對你充滿信心和信任,即使我們沒有遇見也沒有任何的儀式,你也就是我的上師了呢?

  仁波切的回答:

   我猜是吧。I GUESS SO.

  問題十叁:

   “我和我女朋友都是佛弟子,一起受過灌頂有密乘戒。所以女友也是我的金剛兄弟。她很好,很多方面都比我好,但有時可能我比她更能容忍一些,當我和她對某事的看法不一致時,她發表她的看法時的態度很強硬,讓我感覺自己的我執受到了挑戰,如果我語氣強硬,可能會發生爭吵。爲了避免發生爭吵,我們意見不一致時我常常就選擇沈默,或者表示贊同她的看法(不一定每次都是真的贊同)。但可能有時我即便選擇沈默,她又會因爲我的沈默而不高興。

   每當她說話挑戰到我的我執,我不高興時,我想把她看作上師的示現,把她當做老婆仁波切,這樣如法嗎?IT CAN BE

   感覺自己的智慧太有限了,不知道該怎麼樣能平衡好。因爲如果我一味地妥協沈默,感覺我會失去自我和主見IT CAN BE TRUE;而如果我不妥協沈默,我堅持自己的看法,怕會引起爭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才好。

  仁波切的回答:

   我個人會甯可選擇去體悟一點,無論做什麼,永遠都只是你自己所想所感知的而已。”

  (I WOULD REATHER REALIZING THAT NO MATTER WHAT WE DO, IT ALWAYS YOUR OWN PERCEPTION. )

  問題十四:

   信佛再加上自己的辛勤修習,能到達多少的解脫

  

  仁波切的回答:

   半斤。HALF A KILO

  問題十五:

   解脫是在未來麼?

  仁波切的回答:

   是,但也可能是現在。YES OR MAYBE NOW.

  問題十六:

   請問喇嘛菩薩戒和金剛密乘戒在發現自己暫時無法持守時可不可以先舍戒,然後等自己覺得信心和條件夠了後再受持?

  仁波切的回答:

   這樣的態度很好,密乘的弟子就應該如此。

  (THAT IS VERY GOOD APPROACE. THAT IS HOW VAJRAYANA STUDENT SHOULD

  BEHAVE)

  問題十七:

   經由佛陀的教誨和我自己的觀察,我已經明白一切和合皆無常,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世事變化呢?有時候會變得自欺欺人,有時候會非常冷漠,在具體行爲上又難以養成習慣。

  仁波切的回答:

   這是學佛必經的過程,繼續下去。

  (This is part of the process. Keep Going.)

  問題十八:

   一切皆空,我知道沒有什麼是特別值得挂記在心上,可是,我是一名學生,畢業之後還要繼續工作,將來成立家庭,從事社會工作。做好一件艱巨的事情需要熱情和動力,可是經由思維一切皆空,我開始懷疑我自己爲什麼要做這件事(因爲一切在變,我追求的目標可能因爲我無法完成那件事而不能實現),另外,在做一件事情遇到自己心態的改變,比如不再想做這件事,可這件事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那麼我該怎樣思維來讓自己充滿信心和動力呢?

  仁波切的回答:

   沒有意義不是空性。如果你認爲一切皆空就是沒有意義,那你還不懂空性。

  (您說到“我追求的目標可能因爲我無法完成那件事而不能實現。”)

  答:每件事物都在變化,正因爲如此,所以你有可能實現一件事。

  (POINTLESS IS NOT EMPTINESS... IF YOU UNDERSTAND IT AS POINTLESS THEN YOU DON”T UNDERSTAND EMPTINNESS... BECAUSE EVERYTHING IS CHANING.

  MYYABE THE SAME REASON, SHE MAY BE ABLE TO REALIZE IT.)

  問題十九:

   在想到佛菩薩的時候,以及供養,供護法,回向的時候經常會冒出些很不淨的想法(比如說出佛身血,以汙穢汙佛身等,而且這樣對護法也會不斷這樣聯想。越阻止越厲害,好像強迫症一樣,越強力不讓自己想,越會想,而且搞得自己很疲憊,每次念誦時都怕這樣想所以很緊張,請師父幫忙看有沒有解決的方法,而且怕這樣的想象導致破戒!

  仁波切的回答:

   誦讀金剛經(CHANT DIMOND SUTRA.)

  問題二十:

   你好。有一個問題想請教,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或遲或早對工作感到困擾,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和志向,但是許多工作未能滿足興趣和志向,以至于爲了應付生計不得不長期甚至一輩子耗在那些工作上。他們是該考慮生計呢?還是尋找突破口鏈接到興趣和志向?如果一時找不著突破口,如何在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上奮鬥?

  仁波切的回答:

   發願。發願有一天他們能做比現在更有意義又如法之事,他們能爲自己所願作些事。

  問題二十一:

   仁布切您好,我是一個煩惱很多的人,總覺得不應該去在乎某些事情,但就是改不掉,這些無關緊要的煩惱影響我去做我真正該做的事情!

   還有,每次我想要去做件好事,去幫助某個人的時候,開始想的就是要幫到某個人,是發自真心的,但是在自己付出之後,心裏還是會想要得到某種回應,也會計較一些自己所做出的事情,知道這樣很不應該,作爲佛徒,布施,不應該是爲了自己的功德,也不應放不下自己所做過的事,但我還是會産生這樣的心理,請仁布切爲我開示~~

  仁波切的回答:

   發願,發願自己累積福德的方式會越來越好。

  (Do aspiration that her way of accmulating merit will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

  

  

《宗薩欽哲仁波切針對大家問題的最新回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