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病者開示

  對病者開示

  

  佛陀成道後,在鹿野苑,初轉*輪,爲五比丘,說四聖谛法,即苦集滅道。這四個真實之道理,以世間法來說,我們煩惱生起時,一定有它的原因,煩惱是苦,原因是集;要消除煩惱,必須用正確之方法,那麼,滅就是滅除,道就是方法。爲何放苦谛于最前面呢?經雲:「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說明一般凡夫,若非受到極度苦楚,經善知識勸導引化,很難醒過來,不會明白苦果的來源。所以對此類衆生,佛陀先爲他們演說四谛法,說明苦谛之由來,只要他們不再去造業,便不會再受到痛苦煎熬,得到快樂自在的人生。

  

  說到苦字:有叁苦、六苦、八苦,乃至無量諸苦,都是針對衆生不同之根器,而設立不同的開合,現在要略談一下八苦中之病苦。

  

  每當人們有病痛時,經常叫天喊娘,淒慘不樂,可說是平常事。作爲一個佛弟子,受到佛法的熏陶,自己也有看些佛經,記得一些佛學名詞,有時也會勸導他人信佛、學佛,但是病痛來臨,無法對治,真是有學而不能用,原因何在?主要是平日沒有做好修持功夫;另外于生病時,亦極需善友適當之安慰和開示,可減輕病者精神及肉體上之痛苦,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

  

  何謂給予病者適當之安慰和開示,舉以下一例,有位剛從大陸來港之求法者,生病住院,有甲、乙、丙叁人爲她開示:

  

  甲雲:「妳學佛這

  多年了,有什麼放不下!多念佛號,一心求生西方好了。如果醫生說要做手術,就去做吧。假使現在不會死,還有幾十年命,生就生,死就死,有什麼關系!」病者聽到他這一番話,雙目含淚,默默無言。他講的道理是對的,可是病者對死亡有恐懼,爲什

  呢?一則、她來港沒多久,求法爲的是儲備將來弘法資

  ,現在夙願未成。二則、念佛生西方,功夫未有,假如這次真的死了,就是空過一生,白白死去,所以這個居士一走,病者就情不自禁,放聲大哭。

  

  乙雲:「佛經說一切皆空,病是空,痛也空,一切唯心,痛與不痛,是一樣的,...。」第二位是從理性方面說法,境界如是高!其實病者當時痛楚極了,她說這些道理,就如耳邊風,根本聽不進去!

  

  丙雲:「放下一切,安心養病,念觀世音菩薩,觀想觀世音菩薩,把妳自己也觀想成觀世音菩薩,把能所打成一片,自然病去災除。」這樣的開示,令病者歡喜接受,心情也舒暢多了,病痛當然亦減輕不少。

  

  有謂:說法要對機,不對機,等于閑言語,盡是反效果。因爲生病時與無病痛時,人的思維未必相同。病了往往身不由己,很容易影響思想情緒,産生種種念頭,因此對病人開示時,契機是關鍵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