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九品往生皆凡夫

  九品往生皆凡夫

  

  我們來了解一下九品往生者的身份,這是一個在隋唐之際爭論甚多的理論問題。叁輩九品往生者是什麼樣的資格,是凡夫還是聖人?這個問題是關系到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念佛往生我們凡夫有沒有份。當時很多的注經家注解九品往生,都把往生者的身份判得很高。比如說上品上生是四地菩薩到七地菩薩這樣的身份才能往生,他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上品上生告訴我們,一往生就得到無生法忍,就能夠分身到他方世界,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就能得到百千陀羅尼門。他所得到的利益很大。無生法忍是八地菩薩的水平, 注經家就覺得應該是接近八地的菩薩去了以後才能得到八地菩薩的利益,所以他作這樣的一個判設。那麼上品中生呢, 都是初地到四地的菩薩才能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是初住以上的菩薩才能往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屬于叁果聖人才能往生;中品下生都是小乘內凡的這個身份才能往生;下輩之人也都是宿世修過大乘佛法的大乘種性始學凡夫才能往生。判得非常高。我們都是凡夫,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品中生以上的我們都不可能了。

  有的注經家降低了一點,說上品上生是十信位的菩薩才能往生。我們要知道從初信到十信要經過一萬劫的修行才能到十信滿心,十信滿心再進一步破無明,就是法身大士了。這也不是我們所能做得到的,就連智者大師、蕅益大師也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針對這些說法,善導大師就引用了很多經文來表明這些觀點是不正確的。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觀經》中的定善即前十叁觀,以及後面散善的叁輩九品,經典的意思是往生者都是佛滅度之後五濁惡世的凡夫。這些凡夫就看他遇到什麼緣,才分出九品的差異。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是遇到大乘佛法的凡夫;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是遇到小乘佛法的凡夫;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是遇到惡法的凡夫。遇到惡法他就造惡,五逆十惡。以惡業故地獄相現前。地獄相現前,他在恐懼之余呼喊救命。臨終時由于他宿世的善根,能夠感得善知識爲他講說念佛法門。他一聽到念佛法門就産生了信心。這時候他非常猛利地去念,就能夠乘托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往生。這種人往生,下品下生,十二大劫以後蓮華才開。蓮華開了以後,得到觀音勢至以大悲心爲他宣說實相法,他才發菩提心。所以怎麼能說他是始學大乘人呢?下品叁人根本就沒有遇到大乘法,他是遇惡凡夫。大乘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定要發菩提心,才叫大乘人。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在這個娑婆世界能發菩提心很好啊,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發得出這樣的菩提心的。是不是說發不出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呢?通過《觀經》我們知道,下輩叁人都不是在本土發菩提心的,都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發菩提心的,也就意味著沒有發通途的菩提心,只要具足信願持名,也可以往生的,這是有聖言量作依據的。不能靠我們凡夫的邏輯去設想,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不是這樣。

  所以叁輩九品往生者都是佛滅度之後五濁惡世的凡夫。

  

✿ 继续阅读 ▪ 求生淨土之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