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釋經題▪P2

  ..續本文上一頁念劫圓融。同時有無量光的功能,那它是指空間的彌漫,那無邊的刹海不隔毫端。所以證到了無量光、壽,就超越了時空,就到達不二的涅槃的體性。有無量光它必然會展示涅槃的常、樂、我、淨,展示涅槃的叁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脫德。于是這裏面的無量就是所有都是無量:他的功德、他的智慧、他的相好、他的神通、他的妙用、他的辯才,都是無量。所以我們現在這些有限的、有量的衆生,面對這個無量壽、無量光是什麼概念?這就是我們打開心量的一把金鑰匙,同時這也是難以相信、難以契入的一個東西,所以要了解這個。

   好,第五個字是“經”。經呢,一般是佛親口所宣,都能稱爲經。梵文叫修多羅,勉強翻譯中文爲“經”。那“經”裏面包含的意思也很多,我們一般講“經”,會說這是具有“貫、攝、常、法”四種意思。“貫”就是通過這個經能诠的文句,能夠貫通所诠的義理。這個“貫”一定要經過一種文句,來像一根繩子一樣的,把這個花給它串在一起,構成一個花鬘。如果你沒有能诠的文句,你的義理就散的。所以這是貫——貫攝。

   好,那“攝”,你所貫穿的義理它的具體作用:來攝受所教化的衆生。你目的是要教化衆生的,是令衆生得到解脫的,不僅僅是停留語言文字、審美意義層的東西。它要通過義理落實到我們的知見當中,指導我們的修行:攝受衆生。

   第叁個就是“常”,佛所說的經典的真理,放之法界而皆准。遠古的往劫是真理,現在仍然是真理,無量劫以後的未來仍然是真理:萬古不易。不會像世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新的情況的改變不能解釋了,它有一個新的理論又來取代。知識是遞進的,科學範式是會轉化的。那佛說的不是這個樣子,它是“常”法。那這個“常”在我們淨土法門,它也要告訴我們,無量壽、無量光所展示的“常”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國土就是“常”的特點——無衰無變;正報的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他們的壽命也是無量無邊,是常法。所以有這個“常”的一種信息的傳達,我們就有一個放心:“哦,它是永恒在那裏,它是“常”的——常法,所以我隨時去都能靠得住。”如果它不是“常”,前面加了一個字——“無常”,那就麻煩了:我們這個世間也是無常,你也是無常。我就是由于這個世間無常,很逼惱,我要去找一個超越無常的地方;你也是無常,我也就沒有靠頭了,就沒有必要去了——靠不上哪。所以“常”告訴我們,那裏靠得住,它是常法。這個常法也是涅槃裏面的常、樂、我、淨,涅槃的一個特點:四德就講常的問題,永恒如是。這個涅槃的常法:有佛、無佛都在那個地方,在佛不增,在凡不減。

   第四個就是“法”。經典所傳達的那種原則、義理、方法,是十法界衆生共同遵守的,可以作爲軌範。所以我們要了解,它是一個這樣的貫、攝、常、法的契經。這個“修多羅”,是值得我們尊重的。

   好,那《佛說無量壽經》也包含著這種叁德密藏在裏面啰。“佛說”,這是佛從他所證悟的真理——“實相般若”裏面流現的“文字般若”——法身舍利,所以“佛說”就是般若德;所說的這個義理和修行的方法,能夠令我們到達彼岸,所以它具有解脫德;讓一切衆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圓成自性本具的佛果,所以它具有法身德。一般談經典,大家都會討論教、行、理、證這個問題。那談“經”,它都包含這個通途佛法的教、行、理叁方面:這個理經就是指實相理體,由實相理體建立這個教法;這教法是從實相裏面出來的,所以這叫教經;以這個教經來啓念佛之行,這就叫行經。依這個念佛之行來契證實相理體,這就是證。——教、理、行、證。

   那教、理、行,淨土法門都是在大乘圓頓佛教當中、一切經典當中,有它特別殊勝的一點。這個可以引用蕅益大師的叁句話,他是對《阿彌陀經》的一個評價——《阿彌陀經》也是《無量壽經》的小本。說從行經的層面來看,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從教經的層面來看,這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從理經的層面來看,這是“圓頓中至極圓頓”。蕅益大師這叁句話,是把這個淨土的出世正說,跟八萬四千法門的通途作一個比較。說出的這叁句話,是把淨土法門推崇到無以複加的程度。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在這個方便裏面,念佛往生一法是方便當中第一方便。一切大乘經典都在诠釋大乘的了義,“了”就是顯了——第一義谛,那麼淨土一法所顯了的這個第一義谛,是無上的第一義谛。那我們就看剛剛講“阿彌陀”這個名號,它就包含著至極的了義。至極了義要包括中道的了義,中道就是真空妙有。無量壽就是“真空”,無量光就是“妙有”。由這個無量壽的真空,産生了無量光的妙有所展示的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所以它是直顯大乘圓教的了義,叫“第一義谛妙境界相”。那從“圓”——圓融、圓滿、圓妙——這個層面來看,《無量壽經》展示的義理、境界:一般會把《華嚴經》作爲全圓來作比較,《無量壽經》具足華嚴的“圓”的全體。而且它“頓”,一個凡夫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得叁種不退,他頓然超越,頓然成佛。所以是圓頓當中至極圓頓。所以說法華秘髓——《法華經》授記一切衆生包括與會的學、無學的一切人都成佛這樣的秘髓,《華嚴經》的奧藏,都在淨土法門的經典裏面。這是淨土教、行、理。

   好,這個名稱我們就作這麼一個解釋。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于東林寺第二屆淨土文化進修班

  

《《無量壽經》釋經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