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授八關齋戒儀軌

  授八關齋戒儀軌(興固寺)

   【明證2011年9月17日河北邢臺平鄉興固寺整理】

  第一、請師

   凡有發心欲受八戒者,于清旦時,往詣伽藍(寺院)。知客師先將彼等至維那引禮師所,通知求戒。維那即爲預啓授戒和尚,和尚悅允後,疾敷法座,供列香花,請佛先登。二引禮鳴手磬前行,求戒者執香隨後,請儀如常。和尚受請出室,維那舉《戒定真香贊》,和尚拈香禮佛: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上。頃刻紛纭,即便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叁稱)

  和尚升座,跏跌坐已。維那舉贊,求戒者拈香禮佛:

  八支齋體,受持夜朝,關閉諸惡長善苗。心淨樂囂囂。佛光遙照,歸禮罪蠲消。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叁稱)

  

   引禮師雲:長跪合掌。

   維那師雲:夫戒海無涯,飲一滴而味同全水;智山普耀,登一步而光照通身。不藉標指,望洋必退,若逢良導,超徑可升。今爲汝恭請白馬堂上上明下證和尚爲汝等作八戒本師。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自己法名(俗姓加法名),其余言詞隨我所道。(唱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今請大德,爲八戒本師,願大德爲我,作八戒本師。我依大德故,得受清淨戒,慈愍故。(乃至叁請,第叁遍末唱“大慈愍故”。每請一叩首後,長跪合掌。)

  

  第二、開導

   (和尚鳴尺雲,下同)

   善男子,善女人!汝既殷勤懇請,可爾爲汝作八戒本師,所有語言,聽我開導。

   夫戒者,如來利生之首務,賢聖修道之要階。叁機等踐,七衆通收,或越叁途而直趨人天,或超有漏而竟登覺岸。五乘運載,戒爲軸轄。萬善克備,戒爲基本。汝今于某年某月某日晨期,躬詣某某地區某某寺,求受八戒者,先當曉了八戒名體,次方與汝,一一受之。然此八戒,名曰“八關齋”。關者,禁閉之義,謂禁閉八事不犯故;齋者,齊義,以過中不食爲齋體。八事助成清淨齋體故。由其八事齋體,共相支持。又名“八支齋法”。須知,齋亦名戒,佛所製故。戒亦名齋,齊叁業故。以身齊則無穢惡,口齊則無諸過,心齊則無煩惱諸漏業因。必須一日一夜秉志虔誠,內以六念淨其志意,謂:一、念佛,慈悲導師。二、念法,叁世佛母。叁、念僧,人天福田。四、念天,常壽安樂。五、念戒,清淨身心。六、念施,普濟貧窮。外以八支束其身口,謂:一、不殺害。二、不偷盜。叁、全斷淫欲,乃至第八離非時食。由是叁業道清淨,誠爲出世正因,解脫根本。汝今一一聞知已,果能如法禀受否?

  衆齊答:能如法受持。 (就地一拜,起立。)

  

  第叁、請聖

   善男子,善女人!汝今自言能如法受持者,理當先迎叁寶,降法筵而證盟。次請萬靈,鎮壇場而護戒。汝起立合掌,各稱自己法名,隨我言音,作觀伸請。(和尚起立作梵:)

  

  香花迎!(衆隨)香花請!弟子(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一心奉請:

  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惟願不違本誓,降臨法筵,證盟受戒。(叁請叁拜,下同此)

  

   香花迎!(衆隨)香花請!弟子(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一心奉請:

  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叁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清淨甚深法寶,謹運一心,歸命頂禮。

  

   香花迎!(衆隨)香花請!弟子(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一心奉請:

  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清淨海衆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曆代祖師,傳南山宗諸大律師,中興律祖慧雲馨公大和尚,惟願不違本誓,降臨法筵,證盟受戒。

  

   香花迎!(衆隨)香花請!(注意:沒有弟子二字,唯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一心奉請:光明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伽藍土地護戒神王,金剛力士幽顯靈祗,惟願不違本誓,監壇護戒。(在家衆禮拜,出家衆唯問訊)

   如是一一叁請竟。和尚仍就座而坐。引禮呼:長跪合掌,一心谛聽。

  

  第四、忏悔

   適間迎請叁寶萬靈,證盟衛護,今則垂慈降臨,遍滿法座。先應悲懇攝受,忏悔往愆。叁業無染,方堪受戒。我今爲汝舉大經偈,汝耳聽我之言音,心想經偈之義理,決誓改往修來,更勿再作諸惡。各稱自己法名(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稱已,和尚先舉聲,大衆重複,每四句一叩首,最後一拜後起立)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第五、問遮難

    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至誠,叁求忏悔。若心不虔誠,雖忏無益。比爲略舉大經偈。若廣陳忏悔,准上大經可知。 引禮師呼:長跪合掌!

  汝忏悔往業既竟,我依《善生經》,先問七種遮障已,方可爲汝受戒。其中有無,不可覆藏,一一實答。稱自己名(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

   第一、汝曾盜現前僧物否?(若無,當答無;若有,當答有。下皆准此)

   第二、汝曾于六親男女中行淫否?

   第叁、汝曾汙破僧尼梵行否?

   第四、汝曾于父有病時舍去不顧否?

   第五、汝曾于母有病時舍去不顧否?

   第六、汝曾于師長有病時舍去不顧否?

   第七、汝曾殺害發菩提心衆生否?(就地一拜後起立。)

  

  第五、受歸

    善男子,善女人!汝至誠忏悔竟,身心清淨,罪業消殄。我爲汝先受叁歸,感發戒體,稱自己名(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隨我語受:

  (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盡形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今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爲淨行優婆塞(女衆改:爲淨行優婆夷。如是叁受叁叩首)。

   正結歸體和尚鳴尺雲:

   上來叁歸,正是納體,更加叁結,得法圓滿,謂之叁番羯磨。汝隨我道。

  (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今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爲淨行優婆塞竟。(女衆改:爲淨行優婆夷竟。如是叁結叁叩首後,長跪合掌。)

  

  第六、宣戒相

   我已爲汝秉宣叁歸,汝得八戒體竟。再爲汝宣八戒名相,令其識相獲體。汝當遍緣法界一切境,運發無上菩提心,于一一戒中,如諸佛受持,隨我語道:

  

   第一、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汝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不殺生,能持否?答:能持。

   第二、如諸佛盡形壽不偷盜。汝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不偷盜,能持否?答:能持。

   第叁、如諸佛盡形壽不淫欲。汝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不淫欲,能持否?答:能持。

   第四、如諸佛盡形壽不妄語。汝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不妄語,能持否?答:能持。

   第五、如諸佛盡形壽不飲酒。汝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不飲酒,能持否?答:能持。

   第六、如諸佛盡形壽離花香璎珞,香油塗身。汝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離花香璎珞,香油塗身,能持否?

  答:能持。

   第七、如諸佛盡形壽離高勝床上坐,及作倡伎樂故往觀聽。汝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離高勝床上坐,及作倡伎樂故往觀聽,能持否?

  答:能持。

   第八、如諸佛盡形壽離非時食。汝于某年某月某日,一日一夜離非時食。能持否?

  答:能持。 (就地一拜,起立。)

  

  第七、發願

   善男子,善女人!叁歸八戒體相,一一了知受持。今依《觀無量壽經》,當教汝發願,若受八戒而不發願者,得少功德。良以行願相資,方能成就福慧勝業。是故汝今對叁寶前,至心合掌,一心谛聽。

  《觀無量壽經》雲:“若有衆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生極樂國,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叁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于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長跪合掌)

  我今教汝,口發誓願,隨我言道:

  我(各稱自己俗姓加法名)至心發願,今以此八關齋功德,依據《觀無量壽經》所雲:“臨命終時,決定求生西方。蓮華化生親近阿彌陀,證無生忍,往十方界,化諸有情,鹹離惡趣,同生極樂”。 (就地一拜,起立。)

  

  第八、勸囑

   善男子,善女人!汝等今已受八戒,已發大願。其受持一日一夜雖爲甚易,然奉行一日一夜實爲甚難。不可于刹那頃起世俗想,亦不可刹那頃起懈怠心。當勤修六念,謹護八支,業煩惱習,自然除滅;淳善本心,自然開朗。出世正因,由之成就。

  《文殊問經》雲:“世間菩薩,八戒者是。”

  《處胎經》雲:“八關齋戒者,諸佛父母也。”

  《薩婆多論》雲:“若作閻浮提王,于閻浮提中,一切人民金銀財寶于中自在,雖有如是功德,以八齋功德分作十六分,閻浮提王功德,十六分中不及一分。所謂最後清淨八戒齋也。”汝今已得如是功德。

  《婆沙論》雲:“受八戒者,名曰近住,謂近阿羅漢住故。又名長養,謂長養善根,令其增多故。”汝今已得近阿羅漢住,而能增長善根功德故。當生慶幸,如法奉行。汝果能否?

  答:能如法奉行。

  第九、回向

  和尚鳴尺一下,起座合掌,雲:

   授戒圓滿,所有功德,大衆同音,念佛回向。

  維那起腔,大衆念佛。和尚下坐,同衆念佛。

  

  維那師舉回向偈,大衆齊和:

  

  授戒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刹。

   十方叁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回向偈畢,引禮師呼:禮謝和尚叁拜!和尚雲:免禮!引禮師呼:送和尚回寮!和尚雲:免送!大衆念佛。(授八戒儀軌終)

  

《授八關齋戒儀軌》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我的學佛經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