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解脫之善因──八關齋戒(二十二)總結之(二)
破戒失利
《大智度論》雲,欲求大利,應當持戒。戒如大地,一切有形萬物,皆依地住。戒亦如是,一切善法皆依戒住。若世間人,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持戒生于天上,上品清淨持戒,得至佛道。破戒的人,墮叁惡道。是故佛說,持戒之人,無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譬如有一貧人,厭患貧窮,于是供養諸天滿十二年以求富貴,天愍此人,現身問貧人欲願何等?貧人答我求富貴,心想事成,所求皆得。天于是送貧人一個瓶,名叫德瓶,心念所須之物便會從此瓶出。其人得瓶後果然隨心所欲,無所不得。身上穿戴盡是七寶,出入皆象馬車乘,日日大排宴席歡宴親朋,親友問他富貴從何而得時,其人即出示天瓶,並于瓶中引出種種寶物,其人得意忘形,憍逸地立在瓶上跳舞,于是瓶即破壞,一切衆物亦隨之而失滅。持戒之人亦如是,若能持戒,種種妙樂,所願皆得。若破戒放逸自恣,亦如彼人,破瓶失利。
叁種齋
持齋亦如持戒,不應有憍逸心,否則難獲善果。如《齋經》雲,齋有叁種,一爲牧牛齋,二爲尼揵齋,叁爲佛法齋。
第一「牧牛齋」譬如牧牛人,求好的水草,供給牛飲,到傍晚回歸時,心裏只想著何處有豐富的水草,明天當往該處畜牧牛群。譬如人已受持齋戒,但歸家則貪著欲樂,如牧牛人一樣,如是持齋,將不獲大利,亦不得善果。
第二「尼揵齋」,譬如尼犍子外道,因愍念護持四方百旬內之衆生而持齋,然口說與心念不一,每月十五日時,伏地受齋戒,禮拜諸神說:「我今日齋,不敢爲惡,妻子、奴婢非是我有。」這種不是發自內心之虛妄言,當不得大果報。
第叁「佛法齋」,于六齋日受持八戒,以慚愧、慈悲之心,饒益一切衆生。
叁長齋月除六齋日持八戒外,尚有叁長齋月亦應持八戒。叁長齋月即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在這叁個月內,冥界之業鏡輪照南贍部洲,衆生一切善惡,都在鏡中出現。此叁月乃惡鬼得勢之時,故令修善。
據《釋氏要覽》說叁長齋月, 天帝釋以大寶鏡,察人善惡。正月照南贍部洲,二月照西牛貨洲,叁月照北俱盧洲,四月照東勝身洲,至五月複照南洲,六月、七月、八月次第輪照叁洲,九月又複照南洲。又北方毘沙門天王亦巡察四洲,正月、五月、九月在南洲,亦如鏡之所照,故南洲人宜于此月食素持齋修善。唐代之時,叁長齋之法極爲盛行,在此叁月,國不行刑,不殺畜類,稱爲斷屠月或斷月。
倘于叁長齋月晝夜精勤,一心苦行,亦可往生西方阿彌陀佛國。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吾輩雖不能值佛出世,惟有法可隨已非常難得,要深信因果,持齋戒是因,得生人天是果,切勿學外道認人死爲人,或人死灰飛煙滅而不修行。
天上天下,唯佛獨尊
佛陀時代之古印印有六種勢力較大之自由思想家,而其思想體系卻在社會中流行,他們大都不信因緣果報,更不信輪回,佛教稱此心外求法輩爲六道外師。
六師各有十六弟子,師徒合論爲九十六種,故産生九十六種邪說。他們大都否定因果之理,認爲人死爲人,畜死爲畜,貧富恒常不變動,主張無善惡之報,認爲道不須修,經八萬劫自然而得;不知佛之正戒,妄執牛戒、狗戒,如見牛狗死後生天,乃學牛狗之所爲,食草噉糞,修非因、非道之行。
釋尊爲絕邪歸正,故出生墮地之後,獨行七步,遍觀四方,舉手言:「天上天下,唯我爲尊。」佛示現此相,表示叁界之中,唯佛獨尊。佛以救度天上天下人斷生死苦,使一切衆生得大安樂,邪道非衆生所能依怙,故說「唯我爲尊」。此「我」爲佛之正法。凡佛弟子,必須有正確之佛知見。
佛之出現于世,是要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開」是破除無明,開顯如來藏,而彰顯實相之理;「示」是惑障既除,知見體現,法界衆德自然顯示分明;「悟」是覺悟事理之法體而融通無礙;「入」是事理既融,任運自在,冥合本有之法體。天臺宗以菩薩之十住位爲開佛知見,十行位爲示佛知見,十回向位爲悟佛知見,十地位爲入佛知見。
何謂正知正見?凡非佛說之法皆不是正法,心外求法亦非正法。
以佛所說法,照見諸法實相之真實知見,否定一切執著爲正見。佛說之四谛、十二因緣、八正道、叁無漏學、叁慧、叁法印之無常、無我、涅槃等爲正見,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之因果,審慮諸法性相之有漏、無漏智慧,是爲正見。
佛陀出世本懷欲衆生修行成佛,惟正法壞滅之後,像法漸起,邪法轉生,末法衆生執住惡見,而濁亂世間。靠自力修行聖道門成佛需叁大阿僧祇劫,故佛于涅槃前不問自說阿彌陀經,引導衆生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投歸淨土,爲最快捷穩當之成佛法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