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 十一

  出世解脫之善因

  ──八關齋戒(十一)之不淫(叁)

  佛化淫女.令生厭苦

  淫欲不除,聖果難證。爲幫助因緣成熟之衆生得度,佛陀用盡一切方法度化他們。

  《經律異相》卷五,佛結夏安居時,波羅捺國有一淫女,名曰妙意,與佛有緣。佛與難陀七日以來,天天往淫女家乞食,此女偏愛難陀,對佛不甚恭敬。心想,如佛陀能把阿難與難陀遣來,從她所願,才對佛作種種供養。佛遂將阿難、難陀帶在樹下行,淫女愛敬二比丘,以衆花散佛及二比丘,阿難告訴淫女禮佛,女爲愛阿難,爲佛作禮。佛化叁童子,年皆十五,面貌端正,淫女見叁童子,大爲高興。化人坐在床上,淫女上前親近,化人亦不拒絕。經過幾天歡娛,淫女漸感厭倦,但化人說非經十二日不能停止,說是他們的鄉規,淫女感到身體苦痛,懊惱自責,發誓從今日乃至壽終,不貪色欲,甯與虎狼師子惡獸同住,也不願住在此房受苦。但化人不肯起床,甯自缢死,不受恥辱,淫女表示欲死隨意。化人于是取刀刺頸,死在地上,血汙女身。淫女欲逃不得,屍體經二日變青瘀臭黑,叁日脹腫,四日爛潰,由屍身發出的惡蟲及血膿,沾滿女身,淫女極爲惡厭,而又不能離開。至第五日,屍體皮肉漸爛,六日時,屍肉盡落,至七日時,唯有臭骨,如膠如漆地粘著淫女身。女發誓願說:「若諸天神人,淨飯王子,能幫助我脫離此苦,我願以此舍宅及一切珍寶布施。」女如是想時,佛與阿難、難陀出現,帝釋在前,擎著寶香爐,燒無價香,梵王在後,擎大寶蓋,無量諸天伎樂,佛放常光,照耀天地,一切大衆皆見如來。此時,淫女見佛,心懷慚愧,但無法覆藏附在身上之骨,骨臭不可聞。淫女無奈,唯有以毛毯覆蓋白骨,然後向如來作禮,俯伏時,臭骨忽然又在女背上,女流淚對佛說:「如來功德,慈悲無量,若能令我離此苦者,願爲弟子,心終不退。」于是,佛以神力令臭骨不現,淫女大爲歡喜,爲佛作禮,說:「世尊,我今將我所有一切珍貴之寶施佛。」佛遂爲淫女咒願,女聞法歡喜,即得須陀洹道。

  佛以此事比喻剎那邪淫,後禍無窮,後悔莫及,無人能救!

  淫欲不除.塵不可出

  少年人難忍色欲,故孔夫子說年少戒色。有屍迦梨天人,對佛說自說我受八關齋,在高樓上臥,有天玉女來到我這裏,因爲持禁戒,而不敢接受美人恩,實爲甚難。

  世界一切種性,無論卵胎濕化,皆因淫欲而延續生命,律典中以淫欲雖然沒有惱害衆生,但能系縛修行人的心,所以佛陀製戒禁之。經論中,比喻淫欲如火,能燒心,稱爲淫欲火;或比喻淫欲傷身如病,稱爲淫欲病。

  聲聞戒不以殺戒爲第一,而以淫戒爲先,因出家人犯殺戒者甚少,且聲聞戒爲隨犯隨結之戒,而淫欲容易生起,所以聲聞戒在律中的次序是:淫、盜、殺、妄。

  《楞嚴經》卷八中,佛對阿難說,世間人雖沒有舍棄妻妾的恩愛,然于邪淫中,不但守身不犯,且心中亦不起邪淫的意念,因此心水澄瑩,心地光明,這人命終以後,就可生天王天。再進一步,對自己的妻室,淫愛也很淡薄,但于獨自淨居的時候,仍間有淫念,身心不能完全清淨,這等人命終之後,福報也高一等,當生于忉利天。以上二天雖是天界,但仍未離開地面,故亦名地居天。另有一等人,不遇淫欲境界,就不會起淫念,就是偶逢欲境,隨念暫交,也是事過即了,毫無追憶貪戀的意念,漸趨定境,靜多動少,這等人命終之後,生須焰摩天。又有一等人,常在靜中,已完全沒有淫念,不過若有外在的淫欲境界相逼,尚不能全無相應的心,猶有順從之念,這等人命終之後,即上升兜率陀天。有一等人,自己本來沒有淫欲的心,夫妻之間,爲敦倫盡分,因應而行房事,卻味同嚼蠟,毫無樂趣,這等人命終以後,生變化天。有一等人,雖有世俗夫妻的名份,但已沒有世俗的男女心念,厭惡淫欲不淨,欣慕上界,夫妻房事之際,不但索然無味,且心不在焉,神遊境外,這等人命終之後,即生他化自在天。由于八關齋戒的受持,是爲令在家弟子種下出世之善因,因此要求受戒期間要絕對做到「不淫」。而出家衆非但要做到「身不淫」,而且要做到「意不淫」,即使起心動念,已是犯戒。是故,《楞嚴經》卷六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淫欲不斷,禅定必落魔道,是故佛國沒有女人,不行淫欲,全是化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